2012.09.03 科研是为探索还是为资金而做?

基金放榜了。关于基金的话题多了起来。就像三月份,刮过一阵基金风。三月份俺也写过一个本子,亲自操刀上阵。虽说匆匆数周搞定,但也是十月怀胎、酝酿许久。当然希望能中,但觉得自己不属于那1/5的幸运者,做分母的可能性极大。点熬夜干了个把月,没有收获的话,那真是浪费了国家的纸张和家里的电费。课题组虽有消息灵通之士,俺那科研爹也足够打听出这么件小事,但还是别费力气了,省着脑力多写几行代码或者多陪女儿几分钟来的更加实惠。

南开教授王莹莹:细节是科研的上帝

2012.09.03 南开教授王莹莹:细节是科研的上帝

说王莹莹是个“幸运儿”,一点也不为过。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再到攻读博士,她一路“保送”,没有参加过大考。搞起科研,她同样出色。从2007年至今,光是发表的SCI论文就有近30篇。凭借着优秀的科研能力,王莹莹获得了今年的“青年科学之星”奖,而此次43名获奖青年科学家中,仅有四位女科学家当选。

2012.09.03 科研牛人的30、40和50

这次在西安开国际会议,有个特别的意外收获,就是认识了一位80后的科研“小牛犊”,真的是非常好的一个小伙子,他其实早就来打招呼,可是我想不起来是谁,到了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说起来去年办的一件事,我联想起来他的单位和老师,国内他所在的领域的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团队,当然他的老师也是属于大佬级别的人物。

2012.08.30 全国高校校长探讨中国博士后培养机制

8月28日,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20多所知名高校负责人聚首太原,商讨中国博士后培养机制。期间,众多高校负责人表示,20多年来,中国博士后制度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存在博士后科研成效偏低、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人社部副部长、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主任王晓初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博士后培养事业。

2012.08.29 科学家为何不愿分享数据?

我们联合中国科学院、美国加州大学、美国农业部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等单位的同行,在前段时间开展了一项有关科学家对数据共享的态度和期望的国际调查研究。该调查研究取得了一些很有意思和启发的结果。科学家为何不愿意分享数据?什么情况下愿意分享?哪些措施可以促进共享。

2012.08.28 科学研究是一种生活方式

“科学研究是一种生活方式”表述的原始出处我无从查起,但必须申明不是来自我。这篇博文的创意来自有三:一个是王云才教授的博文“愤青与杰青的区别”。博友们对他的博文争议较大。我在这篇博文后的评语是:“杰青里头也有愤,愤青里头也有杰,ZQ不就是榜样吗”。博主回复:“的确是这样。

人生虚晃二十年:海归和乡归的迷思

2012.08.28 人生虚晃二十年:海归和乡归的迷思

赫然发现再过一个星期,俺已经在美国学习生活工作了整二十年,之前在中国学习工作了整二十年,人生就这么在太平洋两岸虚晃了两下。到美国母校的路上,一路秀丽的山脉,清清的溪流,满山谷的红色的枫叶,在梦里行走在幽静休闲的古典欧式街道上,美丽的夕阳下,小鹿,松鼠,秃鹰,坐在门廊下,一杯浓香咖啡,一本书。。。

2012.08.27 ***为什么没有吸引更多海外学者?

千人计划实行以来,吸引了一些海外华人学者归国效力,但一般认为不是特别成功。海外华人教授聚会时,是不是回国是一个永久话题。这几年虽然千人计划提供了一个好平台,但似乎更多学者倾向于不回了。为什么呢?当然原因很多,而且对不同人有不同原因。我这里说一点原因,估计主要适用于美欧名校正教授(也就是学术型千人的定位)。

2012.08.27 我竟然对学生说要学会装

在组会上,老师有一种特权,就是可以胡说。我还有严格的规定,组内的交流是一种“隐私”,是不可以随便扩散外传的。研究生都是成年人,实际上很明白哪些话是可以公开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外说的。人前、人后两张皮,看起来这是多么的虚伪啊。如果你哪一天真的睁开了眼,你真的看到了“真”吗。

2012.08.25 当代科研是一场新的“甲午战争”

1. 当年李中堂的北洋水师,重金从西方进口了最新型的战舰和武器装备,配备的舰长皆是留学归国人员,很多高级职务也是海龟人员,号称世界第一强海军,至少比东洋日本明显的强。这些设备大大促进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大概十亿吨茶叶才能换一艘军舰。但是军纪实际上很不好,很多人被克扣军饷,影响士气,还有的在军舰炮筒子上晒衣服,也不经常操练, 国家领导人视察的时候竟然有炮打不想,靠放焰火蒙骗过关。

上一页 1 2 3 ... 88 89 90 ... 98 99 100 下一页 到第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