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教授王莹莹:细节是科研的上帝

2012-09-03 14:14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冯丽妃 郭毅
字体大小
- | +

说王莹莹是个“幸运儿”,一点也不为过。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再到攻读博士,她一路“保送”,没有参加过大考。

搞起科研,她同样出色。从2007年至今,光是发表的SCI论文就有近30篇。

凭借着优秀的科研能力,王莹莹获得了今年的“青年科学之星”奖,而此次43名获奖青年科学家中,仅有四位女科学家当选。

幸运的背后总是有着辛苦的付出。说起成功的秘诀,王莹莹的答案很“朴素”:科研是个慢功夫,来不得半点急躁,只有踏实住了才能出成果!

在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她尤其强调了科学研究中细节的重要性。“米开朗基罗曾说,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同样,细节也是科研的上帝。”

科研是个“细致活”

王莹莹在南开大学附小读完小学后,被保送到南开中学,又直留南开中学高中部。其间,因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生物竞赛获奖,被保送至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

随后,王莹莹又以出色的英语成绩,拿到清华大学与香港大学公派交流的机会,并以前三名的成绩被香港大学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学系录取。

此后,在香港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她又因一次交流学习机会,被“保送”到瑞士联邦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虽然从未参加过大考,但王莹莹的付出并不比别人少。

在瑞士公派交流期间,正赶上十二月份的圣诞节,她身边的本地同学都休假了,父母也劝她到周边玩一玩。但是,因为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在过节期间仍坚持抓紧时间做实验。

由于认真的科研态度得到瑞士导师的赏识,王莹莹才得以未通过考试就“一路顺风地”变成这位瑞士导师的博士生。

“科研是个‘细致活’,创新往往是在细节中产生的。”王莹莹说。

在她读博期间的一次试验中,曾有一个空白对照出现异常结果,一个菌种通过了传统上认为菌类无法通过的滤膜。导师和同事都认为这是一次偶然的人为操作失误,但她没有放过这个细节。

经过反复验证,她推翻了以往的传统理解,最终该研究成果在环境领域的顶级刊物《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发表。

科研优势,女性也不少

今年2月15日,《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必须至少再等一百年,科学与工程领域专业人才的女性比例才会与男性相同。

对此,王莹莹表示,女性科学家比例之所以偏低,并非受到性别偏见的影响,也不是因为女性的数理能力差,而是因为很多女性希望能扮演好母亲的角色,她们对于学术生涯的发展多缺乏信心。

作为女科学家,王莹莹与同龄人相比,属于“晚婚晚育”的大龄青年群体。她29岁才结婚,30岁才生子。今年,儿子刚一岁多。

“做母亲以后,我深深地体会到女性做科研需要比男性付出得更多。”王莹莹感慨地说。

一年多前,她在临产前夕,还坚持给学生上课,为博士生指导实验;生下儿子后,刚出满月,她又投入到科研中。而其他行业的很多女性一怀孕就休假了,有的等孩子一两岁才继续工作。

“搞科研是停不下来的,我经常带着儿子去实验室工作。”王莹莹说,一边搞科研一边带孩子虽然比较辛苦,但和孩子在一起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快乐和灵感。

“女性和男性在生理上、体力上的确有较大的差异,但女科学家的智慧并不亚于男科学家。”王莹莹说。

她认为,在科学研究上,男性与女性各有优势。“细腻、温柔、灵秀以及女性特有的耐性、柔性、韧性、细致、执著等素质,使女性更有可能在千百次实验研究中发现新的东西,揭示新的领域。”

教学相长 怡然自乐

生于南开大学,长于南开大学,现在王莹莹又回到了南开大学工作。

身兼科学家与老师两职,王莹莹非常享受这两个角色带来的乐趣。虽然教学会占用一些科研时间,但她觉得只要安排好,两个角色并不冲突。“教学相长,学生们的很多问题和想法都很有新意,和他们在一起是一件乐事儿!”

王莹莹告诉记者,她的开门博士只比自己小四岁,两人是师生但更像姐妹,交流起来很快乐,科研进展得也很快。“我都是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开题作研究,我的研究生都觉得跟我做科研很快乐。”

王莹莹认为,搞研究本身就是件快乐的事情。如果给学生压力过大,失去乐趣,那就无法有创新,无法有新的发现。

“现在国家给我们年轻人创造了很好的科研环境,有各类人才培养与支持计划。相对于老一辈科研人员,现有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我们系统性地开展研究并作出创新!”王莹莹说。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