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31曹亮:说说我的投稿经历

昨天读到华编辑的博文《我是如何选择审稿人的》,觉得很有益处,已分享。今天读了华编辑的博文《说到投稿,我们都有立场和底线》之后,亦有所思,结合上面两篇博文,现将本人投稿经历做简单介绍(注意是经历,不是经验),供大家参考。以两篇国际期刊A和B为例,投稿之前将格 ...

2012.01.31戴世强:基金申请新议之分清主次,谨慎选择

最近,有博友向我咨询一个问题:作为交叉科学问题的研究者,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应该如何填写学科代码?亦即,如何认定申请亚类?这个问题略带普遍性,在以前的博文中有零星叙述,尚未集中地议论过,这里就此发表一些浅见,还望与博友们讨论。在世纪之交,申报 ...

2012.01.31Science观点:中国要清除学界的“垃圾期刊”

海南的一对夫妇7年间创办了20余种非法刊物,收取的版面费金额超过1000万元。在中国,几乎每所高校和科研院所都主办有自己的期刊。中国目前拥有的4700多种科技期刊中充斥着大量被中国媒体称谓的《垃圾期刊》。根据Elsevier的Scopus数据库统计, ...

2012.01.31王国建:期刊审稿费,该不该收?

今天听刚毕业不久的同事小H说,上次他投稿给国内某核心期刊(EI检索)的文章被拒了,而且自掏腰包400元给编辑部的审稿费也付诸东流。我惊讶了一下,因为小H原来问过我,这个期刊要索取400元的审稿费然后再安排审稿,问我要不要寄,我当时反对他投这个核心期刊 ...

2012.01.31赵尚民:第二篇SCI论文接收后有感!

昨天,导师邮件通知第二篇SCI论文又接收了,有点惊喜,不过平静的也很快,远没有第一篇SCI论文接收后长时间的狂喜与激动,不过中间的辛酸和挫折很少人知道!现在将2篇SCI论文的接收过程简单回忆一下:第一篇SCI论文先是投了一个国际刊物,直接被打回来了 ...

2012.01.31张宇宁:将同行评议进行到底

同行评议基本上是科学界的惯例,一篇文章在发表之前都要经过几个审稿人的评议,确认达到发表的水平之后才会在期刊上发表。但随着人类知识的逐渐膨胀和科学出版的日渐繁荣,传统的同行评议的很多弊端就显现出来,今天读了<Nature>上的评论(见Sci ...

2012.01.31黄晓磊:导师+研究生,新的同行评审模式?

我之前写过一篇博文《同行评审中的《审者悲剧》》,介绍了论文发表过程中《有限的审者资源被过多使用》的问题。Hochberg等人认为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这个问题。一方面的问题是过分依赖于数量化的评价机制以及科学家所面临的同行竞争的压力,使得很多作者都想将论 ...

2012.01.31牛登科:eLife审稿过程革新,值得关注的新期刊

最近,美国、英国、德国的三大科学基金资助机构(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the Max Planck Society and the Wellcome Trust)创办了一种新的学术期刊,eLife。此刊征集了包括王晓东在内的一批国际一流生物学家做主编、 ...

2012.01.31于强:请替审稿人想想

把稿子投到国外杂志与国内杂志,写作上应有一些不同。就资源环境方面而言,国内的同行肯定熟悉你的区域情况,因此背景问题就不需要太多交代。比如我们做华北平原的水问题,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问题,这个背景大家都熟悉了。但是对于国外专家,你要心里有数,就是人家对这 ...

2012.01.31牛登科:审稿过程的创新性改革尝试

决定一篇学术论文是否发表,目前国际科学界普遍采用的匿名同行评议过程有很多不足(感兴趣的网友自己从科学网上搜搜吧,讨论很多)。针对这些不足,一些国际期刊对审稿过程进行了改革尝试。几年前,Nature曾尝试公开稿件、读者主动审稿,编辑部根据读者主动上传的 ...

2012.01.31曹聪:审稿人不遵守保密原则的两种情况

当过审稿人的都知道,同意审稿是就意味着愿意遵守保密原则,不管这个保密原则是怎么说的。凡事都有例外。AN想起的有两种情况。其一,A杂志收到了B作者的论文,请C审稿。C一看,这不正是我在做的研究嘛,于是快马加鞭,整出了一篇论文,投到了D杂志,并告诉D杂志,这 ...

2012.01.31王铮:期刊编辑的基本信任道德观

博主赵丽莹新发表博文《审稿人应注意遵守保密原则》批评我在审稿中《为了加速,先让学生看看,让他们在批判中学习,发现重点,然后一定自己再看一遍,作出判断》。她的批评是有来头的,根据是《科研诚信(第3版)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教程与案例》,赵博主特别注明,作者是美国人( ...

2012.01.31实战经验:以我的投稿经历看如何处理审稿人意见

最近投了几篇文章,到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Organic Letter 和Chemistry of Materials.都遇到了一个审稿人说很好,minor revision.而另外一个审稿人说不少要改的地方,建议major revision。 ...

2012.01.31曾荣昌:劣质稿件坏透了审稿人的心情

作为审稿人,当阅读一篇好的稿件,好像享用一桌饕餮(tāo tiè)大餐,心里感觉比吃蜜还甜;当审到一篇劣质稿件,食欲锐减,心情真是坏透了。作为审稿人,最大的收获或者快感就是第一个欣赏到了作者倾心而作的传世作品,而不是一堆垃圾。年前收到国内某国际 ...

2012.01.31也论SCI和大学管理

西方国家 - 欧洲、美国和英国(包括英属澳洲、加拿大等)都有类此激励或赞赏,比如,招聘和升级一般要看IF因子,德国的马普研究所一般要求Nature论文等,但这些不是绝对和唯一因素。其中,首先体制不同在基金申请的独立性和评审的客观性、教授的自主性是关键,比如英国 ...

2012.01.31马欣然:第二作者值不值

科学界发表学术文章的署名好比在竞技体育中,冠军自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荣誉,鲜花,掌声似乎都是为冠军准备的,据说第三的心情也很不错,因为好歹得了个奖牌,没有空手而归,心情最差的却是第二,同样奋力拼搏辛辛苦苦但落在了第一的阴影里,充满对没有夺冠的惋惜中。 ...

2012.01.31一个博士毕业之际写的一些发文章的心得

五年的博士学习终于结束了(本科直博),这期间欢乐,痛苦,无助,希望,兴奋交替其中,我想只有读博的朋友们能够体会。我的专业领域有点偏工程,相较材料或者理论研究等好发论文的方向比较难发。最后取得的成绩是五篇SCI,其中3篇是本领域公认的顶级期刊,2篇高水平 ...

2012.01.31发SCI文章需练好三招基本功

提笔前,先介绍自己的情况。我,出生在南方山区农村,农学博士,大学英语四级70分,六级67分,中科院博士入学英语考试58分。这些分数说明我的英语不是很好。但是我一直在努力… …这篇文章是写给高年级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刚毕业从事 ...

2012.01.31一位很牛的审稿人给出的论文写作建议

如果大家仔细看了这些高质量期刊对审稿人审稿的要求或者说直接点,就是对稿件的要求,我想大家心里都有底了。结合我个人的审稿经验,我个人认为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应该具有下面十个要素:(1)原创性(2)创新性(3)题目合适(4)好的摘要(5)论文组织论证严密(逻辑 ...

2012.01.30第一次发SCI文章,也来谈谈经验!

对于我这种英语水平不咋的的人来说,要决定开始写英文文章,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迟迟不愿动笔,但一旦开始写起来,才发现,原来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好比一个懒人洗衣服,最困难的是决定把衣服扔进洗衣盆里,一旦扔进去了,洗起来也并不费劲(我宿舍的一个同学形 ...

2012.01.30文献翻译几大助手,助你发SCI

在科研过程中阅读翻译外文文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许多领域高水平的文献都是外文文献,借鉴一些外文文献翻译的经验是非常必要的。由于特殊原因我翻译外文文献的机会比较多,慢慢地就发现了外文文献翻译过程中的三大利器:Google《翻译》频道、金山词霸(完整 ...

2012.01.30赵帅飞:高影响因子 VS 高引用率

当今,做科研的人,似乎没有谁不想把自己的文章发表在高影响因子的杂志上。为什么要如此追求高影响因子呢?听说,国内的不少单位对SCI论文实行奖励制度,奖励的主要依据是杂志的影响因子。对国人来说,文章背后的激励应该算是一个大的原因。某些学术大牛们(比如科学 ...

2012.01.30张乐:你会发表不理想的实验结果吗?

我以前说过,做研究就像追求女孩子,都是从做着最美的梦开始的,但却未必都能够得到完美的结局。依我来看,不支持预期假设的研究结果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实验数据压根与研究假设不沾边,也就是说,开始设想的行进方向是错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做的选择是完 ...

中国近十年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五百万

2012.01.30中国近十年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五百万

汤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团近日推出近十年论文发表情况的国家和地区排名,统计时间段为2001年1月至2011年8月31日。中国论文总引用数为5191358,排名世界第七;美国则以48862100的引用数排名第一。此外,此次排名还分别统计了2001-2005 ...

2012.01.29武夷山:只有中国在搞论文发表激励吗?

2011年8月5日出版的《科学》周刊发表了两位意大利学者和一位美国学者合写的文章,《变化中的发表激励措施》。他们分析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7个成员国和三个观察员国家(中国、俄罗斯和新加坡)从2000年到2009年向《科学》周刊的论文投稿数据、最终发表数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