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登科:eLife审稿过程革新,值得关注的新期刊

2012-01-31 14:14 来源:丁香园 作者:牛登科
字体大小
- | +

最近,美国、英国、德国的三大科学基金资助机构(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the Max Planck Society, and the Wellcome Trust)创办了一种新的学术期刊,eLife。此刊征集了包括王晓东在内的一批国际一流生物学家做主编、编委。目标是吸引CNS(Cell, Nature, Science的通俗简称)水平的论文。

在此之前,也有其他多个机构有过类似尝试。多数不了了之。我所知道的PLoS Biology算是最成功的,但离CNS还是有一些差距。BioMed Central也曾办了一个定位很高的期刊,叫Journal of Biology。定位高了,吸引不到足够多的好论文,惨淡经营了几年,最后不得不并入同一公司旗下的另一期刊BMC Biology。后者定位是接受各领域专业期刊中的好论文。

这次的eLife会怎么样呢?

首先是三大机构做后盾,至少前几年财政上不用愁。

我说它值得关注是因为它的审稿过程有明显改进。PLoS通过引领开放获取(open access)获得成功了,eLife可能会因为引领审稿过程改革而成功。

基础研究论文的意义大小经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审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困境是:一篇论文的不同审稿人持不同看法。编辑部在这时经常像旁观者一样,直接把意见转给作者,要求作者的修改或答复满足所有人的要求。面临这种困境时,科研新手尤其吃亏。新手学术地位尚未确立,底气不足,面对这种窘境会很为难。本人06年就有过类似悲惨经历,以至于其中的一位审稿人都看不过去了,“I must say though that having to comply with so many referees with different views puts the authors in an almost impossible position..., ...but I doubt it can be done if one takes into account the many referees each one with his own wishes.” 我猜编辑部的想法是,我们可以发表别的论文,没必要参与其中的纠缠。后来我注意搜集一些科学界的老油子对审稿意见的回复,发现他们首先是底气足,不试图让每一个人满意(这种情况下也不可能做到每一个人满意,试图做到每个人都满意的结果是谁都不满意,修改稿评价还不如初稿),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行就算了。

The Scientist对eLife有这么几句介绍“Many researchers have complained that their manuscripts are rejected on the opinion of one reviewer, even when the remaining two reviews are glowing (博主注:遇到困境的作者还不少). To stem this problem Schekman plans to have referees discuss their opinions in a private online forum and come to a consensus—a process mediated by the senior editor—ideally within a month of the paper’s submission.”eLife准备审稿人和主编先网上讨论,达成一致后,再要求作者如何如何修改。在争议较多的研究领域,如进化生物学,这种尝试对作者们来说简直是卸掉了一个大包袱。

祝愿这个期刊成功,同时也期待中等定位的国际专业期刊跟进,如PLoS系列除PLoS Biology和PLoS Medicine之外的专业期刊、BMC系列的专业期刊。BMC系列的re-review opt-out政策也是针对同一问题的尝试。感兴趣的网友可以Google一下re-review opt-out。

顺便多说两句。很多国人总喜欢说,要办我们国家的好期刊。看看人家,要办高水平期刊需要强强联合。这个期刊办好了,不是美国的、不是英国的,也不是德国的,它是全世界的。

New Journal for Biology Researchers

http://the-scientist.com/2011/12/01/new-journal-for-biology-researchers/

Pit-bull reviewing, the pursuit of perfection and the victims of success

Miranda Robertson

BMC Biology 2011, 9:84 doi:10.1186/1741-7007-9-84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