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寒门不适合学医」、「成绩差不适合学医」的声音,总是跟着学医潮一起冲上热搜。
在三甲医院工作了 8 年的医生周祥,曾高考两次都坚持要学临床医学,常常自嘲:「我不但是寒门,还是成绩差的寒门。一路走来,我发现学医其实比其他专业更加公平。」
医院里,他把自己的微信和电话号码都给患者,当起了「24 小时医生」;医院外,他曾做过 5 种副业,最近还开始做博主:「医学以及相关领域,后期其实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下是他的自述。
本文作者:周祥
学医,可以不用太聪明我来自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家庭,祖上三代都是农民。每天走路两小时去上学,刻苦努力,成绩优异。一路走来,我背负着小地方的宠爱和期待,拼尽全力考进了当地有名的高中。但在汇集优秀学生的班级里,我显得平庸,身上的关注目光也渐渐消失。学习压力和心理落差感让我倍感煎熬。高三那年,我总是整晚失眠,一度严重到需要父亲给我找心理医生。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大家在高中阶段对职业选择压根没有概念,也不知道大学想学什么。那时候还没有像张雪峰一样的老师进行大学专业、职业介绍和报考指导,仅有的相关信息全部来自高中班主任和周围的亲戚朋友。


没有关系和资本,也能安身立命三年时光飞逝,硕士毕业,我立即回到湖南老家,开始在各个市区的三甲医院找工作。省内离家不远的株洲、湘潭、长沙,我准备挨个去面试一遍:既无名校背景也靠不了关系,难免心中忐忑,但广撒网说不定还有一线希望。



干临床也做副业,学医待遇不差在当下,网络上总是不乏抱怨「学医辛苦、收入还不高」的声音。我对此却觉得困惑:在现实生活中,医生通过努力工作后,待遇并不差。以高中成绩比我好的同学们为例,有的人就读于非医学专业,毕业后都在为房贷和车贷发愁,而我从研究生阶段开始,就赚到了不少钱。由于爱好写作,我从读大学以来,就会把亲身经历的临床故事记录在 QQ 空间里,后来发现投稿可以赚钱,500~1000 元/每篇的稿费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临床之外的闲暇时间里,我都在思考如何创作。在各个医疗媒体的邀约下,我有时一个月能写 10 篇稿件。临床工作之余,我除了写作,还研究医学法律、担当顾问、参与医疗相关保险和股票投资等。毕业两三年,我便攒下了十多万,医学以及医学周边相关的领域,真的是一个「有钱」的市场。在聘为主治后,临床工作就逐渐变得繁忙。在这时,副业从增加经济收入的来源,逐渐变成了缓解临床精神压力的出口。


后记当医生,后悔吗?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想,也问了很多医疗同行。最近我跟一个同行聊天时询问:「如果可以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学医吗?」他是贵州某三甲医院的医生,正在北京进修:「我后不后悔学医?我更担心再来一遍,我考不上临床医学、没办法当一名医生。」这位同行当年高考 530 分、勉强上了一所医学院校:「放到现在的环境,我大概率没有选择学医的权利。」如果让我再来一次,我也还是会选择学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