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正式加入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研究论文免费阅读。5月15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C,中国主要的基础科学资金资助机构)和中国科学院(CAS)对外宣称,接受它们资助的研究人员应该将论文存放在在线数据库中,让公众可以在论文发表后的12个月内免费获取它们。
在同一天经由NSFC和CAS宣布开始生效的这些政策,与此前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制定的相关政策相似。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晓林(Xiaolin Zhang)说,另一个主要的研究资助机构:中国科学技术部也在研究开放获取政策。他预计科技部的政策也将采取相似的路线。
这些政策的出台预示着将有数以万计或甚至数十万的论文变为开放获取。张晓林说,根据汤姆森路透社(Thomson Reuters)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数据库的数据,中国的研究成果一直在不断增长,从2003年的48,000篇论文(占总数的5.6%)至2012年已达到超过186,000篇研究论文(占总数的13.9%)。
NSFC主任杨卫(Wei Yang)说,其中55.2%(超过100,000篇)的论文部分资金来自于NSFC。今年NSFC的资金预算达到31亿美元。张晓林说,2012年中科院的科学家发表了超过18,000篇SCI论文,发表在中国国内期刊的论文超过12,000篇。
这两家机构计划发布更为详细的实施指南。尤其是,NSFC将有可能仿照NIH的公共医学中心(PubMed Central)建立一个资源库,要求研究人员必须将他们的论文上传到这一资源库。
张晓林说,早在5年前中科院就已经开始为它的研究所开发存储库网络,现已建立了中科院机构知识库网格(IR GRID)。到2013年底,已存入超过400,000篇论文,累积下载1400万次(2013年下载量占其中的一半)。
5月26日将在北京召开一次全球研究委员会(GRC)会议,世界各地资金资助机构的负责人将出席这次的讨论会。2013年的GRC会议上通过了一项《科技论文开放获取行动计划》,鼓励和呼吁公共资助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实行开放获取。2014年CRC会议的议程将对这一行动计划进行讨论,以提出后续行动。
一些基金资助机构和大多数出版商达成了国际共识,对作者们将他们的论文存档于知识库中,并在12个月内提供公开获取这一想法表示支持。德国主要研究资助机构DFG开放获取政策管理者Johannes Fournier说,大多数的机构对关于实现开放获取的一份调查问卷做出了回应,在即将举行的会议上将呈送调查的结果。
据介绍,GRC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德国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等11家机构于2012年共同创立。数据显示,目前GRC成员机构所管理的资助资金占全球公立科研资助资金的约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