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方舟子在新语丝博客上以《当代韩学愈——高档次国际学术期刊「论文」速成法》为题,揭发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苗鑫有学术不端行为。方舟子在文中指出,苗鑫将写给《自然》《科学》杂志反映中国问题的一两百字的读者来信,以「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名义列入个人简历。方舟子还称,需要查一查这些「论文」是否为苗鑫获得荣誉与科研项目发挥过作用。
6 月 5 日下午,哈尔滨工业大学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回应称,苗鑫确实在校内职称评聘和人才选聘材料填写过此类「论文」,但该校并未将其作为评聘和选聘依据。
方舟子在该文章中称,苗鑫在其个人简历的「近三年主要学术论文」中列了 7 篇发在英国《自然》(Nature)、1 篇发在美国《科学》(Science)上的「论文」,查其原文,这些「论文」只是一两百字的豆腐块评论、读者来信。方舟子说,苗鑫刊登于《科学》上的论文《科学道德:年轻科学家们发声》只有一百余字,是《科学》关于科学问题的读者来信选登,但苗鑫在他的教师个人信息页面上将其归为自己「近三年主要学术论文」放入简历。
方舟子还称,现在国内科技界讲究在国际学术期刊,尤其是高档次的国际学术期刊发论文,这些论文是评职称、评院士和报成果的资本。而像苗鑫这种发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的「速成方法」,国内早已有之,大致套路是给这些期刊写读者来信,评论该期刊新发表的某篇论文,或者反映中国的情况,登出来了,就相当于在该期刊发了论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检索核实,苗鑫近 3 年发表在《自然》上的 7 篇「论文」,均在《自然》通信栏目,200 字左右。2014 年,苗鑫在《自然》通信栏目发表了题目为《教育:中国一般大学办学目标的调整》的 232 字通讯文章时,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发表了题为《经管学院师生在〈自然〉发表通讯文章》的报道,并且在网上可检索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2014 年学院大事记》中,该院将这一文章的发表列为「学院科研工作再创佳绩」的 6 项成绩之一。
5 月 31 日 10 时 46 分,苗鑫在该校网站的教师信息个人页面上,上述「论文」仍注为「近三年主要学术论文」。但目前,他的个人页面将「近年主要文章」分为了「Article 类型」(论文类型)和「Letter 类型」(通信类型)。其中,方舟子点名指出的 8 篇「论文」都被重新归类为「通信类型」文章。
苗鑫的教师信息个人页面上还提到,苗鑫为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后、香江学者、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入选者,负责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发表文章 40 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 SCI、SSCI 文章 20 余篇。
5 日下午,哈尔滨工业大学就此事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作了书面回应,称苗鑫在参与校内技术职务评聘和人才评选时,确有将该类「论文」与学术论文一并提交的情况,当时,评委们一致认为该类「论文」不能作为学术水平评价的依据,但并未影响「对他的科研潜力和科研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据苗鑫的同事介绍,苗鑫本人除了这类「论文」,还有很多其他高水平学术论文。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提供的一份关于苗鑫的《哈工大「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同行评议表》中,「具体评价意见」一栏提到「在苗鑫提出的学术贡献中,在《Nature》和《Science》上的发表估计可能属于评论性的东西,而不是研究论文,作为主要学术贡献的依据还是有些问题的」。但也提到了「从苗鑫的材料看,这是一个杰出的年轻学者,在风险及应用管理领域、在环境治理领域等承担了大量的研究课题……发表了很多中英文学术论文,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优秀学者,建议通过『拔尖聘任计划』」。
哈尔滨工业大学提供的另一份《哈工大「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同行评议表》中也有对苗鑫类似的评价,「具有较大的科研发展潜力,成果也比较突出,建议对于《自然》和《科学》上的文章不要过分评价,因为政策性的文章并不能代表学术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还在回应中称:「学校对每位教师学术水平的认定都十分严格,任何企图浑水摸鱼、蒙混过关的行为都不会得逞。对于这类发表在国外著名学术期刊上的评论性文章和政策性文章,学校只将其看作一名教师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来参考,而不作为学术水平评价依据。」(原标题:哈工大一教授用来信选登冒充学术论文 校方称未将「论文」作为评聘和选聘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