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和审稿都别太“任性”

2015-01-06 15:23 来源:科学网 作者:罗会仟
字体大小
- | +

最近科学网里讨论投稿审稿的博文特别多,看过之后不禁联想起最近两年遇到的一个投稿和审稿的故事。作为科研青椒,也没投过几篇,自然也没审过几篇稿子,但遇到如此有趣的事儿,也是头一遭。借此新年到来之际,与大家分享,看其中蕴含哪些经验和教训。

故事的开头起源于四年前,那时我刚毕业入行不久,一心琢磨着做出点有分量的研究工作来。后来读到同行J君的一篇paper,和老板讨论中获得了一个idea,于是开始了整整一年的忙碌准备样品并申请国外的实验机时(样品量非常巨大,几乎是其他测量手段的数千上万倍)。

2011年初的时候,远赴北美,冒着零下四十度的冰雪严寒,苦熬了25天,一个人在线看完了春晚,接着回国后又遥控了25天,整整花了50天完成了这个实验(通常一个实验只有7-8天)。至于后来数据分析以及和理论合作者的数值计算等又过去了数月,终于有了较为明确的结论,已是近年底。

赶巧的是,此时在日本正要召开一次国际学术大会,我便把这份倾注心血的研究摘要投了过去。很荣幸,作为第一次赴海外参加国际会议的土鳖获得了一次贴Poster的机会(做报告的都是世界顶级大牛,距离太远有点美)。

于是乎,满怀憧憬去了日本开会。会议注册完后拿到论文摘要集,猛然发现其中一个题目和我的海报极其类似,细读下去发现这位H君做的工作居然同样源自于J君的那篇paper。心想不好,万一他要是先投稿发表了,那我一年多的累死累活就全部付诸东流了。

于是,海报讨论时间我找到这位日本学生在他海报面前热情地聊了起来,我发现了他分析数据的一些问题,跟他指了出来,希望他重新考虑分析方法。可惜的是,这位H君小弟英语有点糟糕,是比我这蹩脚英语还要糟糕的那种,于是两人都不知所云说了很久。最后我忍不住问他,这个工作到底投稿了没有?

他很无奈地摇摇头,说导师还要修改讨论,现在着急毕业,又没论文,也愁着呢。原来日本研究生也和咱们一样,白天愁论文,晚上愁那啥。既然如此,我的工作便还有机会,会议结束后我赶紧整理数据、绘制图表、撰写论文、修改投稿。补充一句,H君日本小弟因为和我的讨论吸引了不少观众,那次大会他获得了Poster奖励,也算意外之喜。

我的论文投到了J君发表的那个杂志,算是领域内的主流期刊,姑且叫做期刊A吧,影响因子应该在3.5-4.0左右。投出去后,又焦急等待了数周,期间我时常到处去搜H君和他老板的名字,居然一无所获,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投稿或发表没有。

后来我收到了编辑回信,说论文已被接收,第一遍看邮件时居然没找到审稿意见,后来细看才发现在最下面几行,大致写了:“这个研究工作做得非常细致,结果非常可靠,尽管他们的结论和已有工作(指J君论文)相比不是很新,但提供了许多其他的重要信息,因此推荐发表。

修改意见只有一个:有个单词的一个字母拼错了,请改过来”。这是我遇到最Nice的审稿意见,全文只要改一个字母!我们猜想估计是文章写得太长(十几页),审稿人也懒得细看,觉得分量足够发表也就完了。当然,我们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实际上在proof上还发现了不少拼写和语法错误,都一一改正。

总之,我的论文非常顺利地发表了。转眼已经是2012年中旬,我起初还惦记着H君的文章有没有出来,后来也就慢慢淡忘了。也许他发表在日本国内杂志上吧,而我们图书馆对很多日本杂志都没有权限,也看不到。既然没影响到我的paper发表,那就算了呗。

就这样又过去一年,2013年中旬的时候收到一份来自期刊B的审稿请求,一看题目有点熟悉,因为几乎和我那篇paper一样,再一看作者和摘要,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H君的paper!

令我难以想通的是,为什么时隔两年后他才投稿?不过等我大致读完他的文章就明白了,原来他分析来分析去,得出的结论=J君paper+我的paper,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任何新的结论,而且文章里的英文也写得不怎么顺畅。因此,我怀疑是当年他忙于毕业找工作,而导师又拖着没给他改论文,后来投期刊A的时候,估计我的paper已经发表了。

在这种情况下,期刊A是不大可能再接受一个极其类似而结论又相同的paper的,更何况他的分析方法是完全按照J君做法,而数据量又远远不如我的那篇文章,所以命运只能是被拒稿。这么一耽误,他只能转投到略低一档的期刊B了(影响因子2.5-3.0左右).我认真地读了他的文章,发现这家伙为了充实文章内容,在里面写了不少其实和他研究不大相关的背景,包括结果讨论也是如此。

于是,我洋洋洒洒写了一通审稿意见,要求Major Revision后resubmit。其实只要他按照我说的要求改一改是肯定要被接收的,我也就此没太注意这篇paper的去向。

 

转眼又是一年,2014年的时候,我往期刊B投了一篇稿子,突然想起H君的paper,于是登陆系统去查了查到底发表没有。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被拒稿了!我怀着十分愧疚和不安的心情找到了其他人审稿意见,生怕是因为我那一堆得意忘形的审稿意见而影响了这篇论文的接收。一看其他两个审稿人都是说,这篇工作和J君及我的paper内容相近,虽然新意不足,但也确认前人的研究结论是对的也不错,在这个期刊上发表也差不多,建议直接接收,不用改了!

(可以猜测,其中一个审稿人就是J君本人)这下我可搞懵了,三个审稿意见,一个建议修改,另两个建议直接接收,可是最终编辑的决定是——拒稿!?有木有搞错!读到编辑回信时候才终于明白拒稿原因——得分太低!原来这个期刊最近几年有了个硬性要求,所有接收paper必须得到审稿人平均分20分以上(满分30分)。我虽然写了那么多修改意见,但还是给了H君一个高分24分,由此估计,另两个审稿人给的分数可能都低于18分,直接了导致悲剧的结局。

哎,可怜的H君,好不容易毕业找到工作,想把之前的paper发出来,还是被毙了。怪就怪任性的审稿人,您都建议直接接收发表了,为毛还要打这么低的分数啊?还好的是,我自己如释重负,反正这不是我的错!H君,冤有头债有主,你可别怪我哈。

事情还没完。又过了几个月,我又收到一份审稿请求,一看标题和作者,惊呆了——还是H君这篇paper,又入我手!可怜的兄弟,他又转投了另外一个期刊C,影响因子为1.0左右。如此一篇小文章,连降三级,都或多或少与我相关。因为期刊C的编辑和我是同行熟人,一看这篇投稿就发邮件问我是否愿意审稿。

我把之前的情况和编辑说了,再看H君的paper已经完全按照我之前的审稿意见详细修改了,这次真的不能再难为人家了,过吧。为了掩饰下自己(怕H君认为之前拒稿是因为我的那份意见),模仿J君的审稿口吻回了意见,同意直接接收发表,编辑也很快接收了这篇文章。最终,拖了三年之久,H君这篇小论文终于在期刊C上得以发表,修成正果。但愿这对他评职称不会有任何影响,上天保佑。

回顾这段有趣的审稿和投稿经历,得出一个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做研究决不能拖拉,有了idea一定要努力push,不管任务有多难,总是有希望完成的,一鼓作气,不到论文发表决不停歇(最好是还有后续工作);

2.论文投稿一定要及时,多少导师压着学生的paper不理不改不投,耽误了时机甚至影响其毕业?

3.即便是follow别人的研究工作,只要做的更加深入、系统、具体,总是能得到更为普遍的结论,也具有一定的发表价值,但是如果做的单薄,就难免被审稿人诟病而被拒稿;

4.审稿应该认真仔细些,不仅需要通读细读全文,也要提出准确中肯的意见,还得认认真真参照杂志审稿要求打分。试问有多少人认为光有审稿意见足矣,而打分只是随便打打的?

5.要学会从审稿意见中推测审稿人是谁,如果被拒稿,改投其他期刊后在建议审稿人里把之前可能是给好意见的那位加上,而对于给苛刻难以对付的审稿意见那位,就建议编辑规避,这样也许可以加速文章审稿和被接收的进程。

总之一句话,审稿也好,投稿也罢,都别太任性。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