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位自称清华大学的人,干了件「史无前例」的大事。
网传他撰写了《清华特奖教你怎么用学术不端来走上学术巅峰》一文,自曝博士阶段的学术不端和论文造假行为,8 篇 SCI 5 篇造假 2 篇抄袭,现身说法地传授起学术不端的「心法」来。

图源:pdf 教程
文中施博士传授的心法,都是经过自己实操检验的。
通过数据篡改,自己提出的模型实现了模型预测与实验结果的高度一致;
通过窃取他人研究成果,施博士快速积累了个人学术成果 —— 不仅抄袭同门师兄弟已发表的文章,连未被发表的成果也没放过;
通过一稿多投,仅稍作修改就能大大提高发表论文的数量,施博士的英文论文和两篇中文论文,就是通过中英文互译刷出数量新高度;
这些心法的熟练运用,让施博士在 29 岁年纪就顺利获得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号称中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青拔」。
文章翔实有据,写得非常博人眼球,至于到底是否属实,是否真的存在学术不端,则需要官方的结论。
其实学术不端,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今天我就来说说我所碰到的游走在学术不端边界的事件。
有的学术不端,从科研之初就发生了
研一新生刘军并没有「上岸」的喜悦,在讲完自己的事情后,他很担心自己的学业。最终结果不知会怎样,这让他有些提心吊胆。
刘军是中部某 211 高校的本科生,考取了某 985 高校的研究生。他的本科毕业论文被答辩老师评了优秀,系里有位老师热心地想帮他修改了发表出去。
讲真,刘军很想发表。作为本科生,能有这样的成绩,对自己未来的科研之路,绝对是加分项 —— 搞不好还能算研究生期间的成果。可如果真要发表的话,实证数据就肯定要经过检验,要保证可重复性。
这让刘军胆战心惊。
在做毕业论文时,数据跑完,有几项实证回归不显著且符号为负,最要命的是,这几项还是主要解释变量。刘军用了不少方法改进,比如去掉几个控制变量和缩尾,都无法让结果显著。
当时时间紧张,刘军选择了「手动修改」数据,把符号改成正号,不显著改成显著。
原本他只求论文通过就行,可没想到竟然得了个优秀,还有老师想发表。这等于是把刘军架到火上烤。他反复犹豫着,不知道应不应该向老师坦诚。
他不知道这算不算学术不端,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承担坦白的后果,更不知道这会不会影响自己的未来。取消优秀评级他完全能接受,因为本来就不是自己应得的。但如果被通报,在档案上留一笔,甚至被现在的高校开除,他是万万不能承受的。
而且他心里还有一丝侥幸 —— 如果不说,侥幸顺利发表,自己去坦白岂不是没事找事。
他也曾偷偷了解过,「手动修改」数据这事很普遍,毕业论文里不少同学都干过,研究生还这么干呢!
刘军反复强调自己只修改了那么几处。的确,论文他是认真写的,自己也想拿个好数据,可实在是运气不好,能力有限,加上赶论文时又常常是夜里,来不及跟导师讨论 …… 如果让这样的年轻人承受学术不端的帽子,也属实有点冤枉。
当被问起「这算学术不端吗?」刘军沉默了,看得出他眼里的焦灼和内心的挣扎。
电影《孤注一掷》里有句台词: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
自己的良心,能排到第几呢?
还有人自称心态好,靠这个吃饭
每次看到有人说自己的论文写不下去,王磊就会嗤之以鼻。
跟施博士一样,他也总结了自己的一套办法,只要贯彻执行好,快速编完一份本硕毕业论文根本不算个事儿。搞好了,拿个优秀毕业论文也不是没可能。
具体怎么做?王磊真的有经验。
在确定研究方向后,找与此相关的大论文,要名校硕博的毕业论文,要大牛小牛的期刊论文。广泛阅读,寻找创新点,不必求多求全,一两个就够用。
注意不能找太偏门的,更不能找只有一个课题组能做的,比如某个通路,研究方法是人家自己开发的,那就不能用。
创新点从别人那里找,实验也可以「拿来」用。不能只薅一只羊毛,太单一容易被人看出来,也容易被人找上门。一定要多多汇总,「缝合」其他多个论文的实验,看上去很复杂,也显得更真实。
比如,一篇论文里着重研究某个参数因子的变化,当成大实验来做,那就把它当成小实验「拿来」跟其他的相关实验「缝合」。
关键是要多看论文,琢磨明白,否则很容易驴唇不对马嘴。再就是实验细节要注意,比如某数据的精度目前最高是 ppm 级的,要是写成 ppb 级的,那就一眼假了。
创新点有了,实验也有了,而且实验工作量还比其他人的论文描述多出很多,谁还来怀疑和验证呢?
论文离不开图片,王磊认为这部分是最难编造的,但现在也有办法。
一是可以「避开」,别选复杂的图,选那种图片利于复现,容易进行 PS 修改的;
二是可以「简化」,别人的大实验,现在只是一部分,别人数据有 50 个,现在只需要出现 20 个即可;
三是可以「转变」,比如原文是「散点图」,数据略微修改后,可变为「折线图」,如果是百分比「统计图」,则可变为「扇形图」;
四是可以「补充」,根据现成的研究可绘制原理图和通路图,这类图片与实验数据无关,尽量做漂亮,博得审稿人好感。
现在,王磊正在研究 AI 作图,他预感这事儿能把论文图片这个环节打通。
因为论文是「编」的,所以一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美化论文」上,一方面把别人的东西深度融合,天衣无缝,看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另一方面也能大大降低重复率。
查重有很多工具,查完都会出具报告。其实完全没必要按照「查重报告」一点点改,先批量改一下,再精修。比如中文翻英文再翻成中文,实在不行就中英混用。
编完后,肯定得让导师看一看,不需要说太多。如果导师给修改建议,那就按照修改意见继续修改;如果导师基本认可,那最重要的就是赶紧「补课」,搞明白论文到底写了什么,应付后面的答辩。
是的,王磊是某论文代写公司里「资深」的本硕毕业论文写手。
王磊干这行十年了,主要写生物医学口的论文,他说自己能坚持下来,靠的就是心态好,人格强大。
当被问到是否算学术不端,他没有正面回答,反复说干这行的人太多了,自己赚的是辛苦钱,大钱也都是让中介赚走 ……
干的人多,就一定是对的吗?
写在最后:
旁门左道再好使,那也是学术不端。
学术不端,往小里说,损害研究者甚至团队的声誉;往大里说,破坏整个学术界的诚信,导致重复研究,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至于前面提到的自曝事件尚未尘埃落定,且让子弹再飞一会,对这位博士来说,也是一个展示学术自证的好机会。无论什么时候,对学术不端的查处都刻不容缓。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注:第二部分案例所涉人物均为化名,且出于隐私保护考虑,文中描述与事实经过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1161971
2. https://github.com/ShiArthur03
3. https://mp.weixin.qq.com/s/q8JH5JZEPe-WuSYYwZz3yQ
4. https://www.eea.tsinghua.edu.cn/info/1038/3100.htm
5. https://www.eea.tsinghua.edu.cn/info/1038/2072.htm
6. https://mp.weixin.qq.com/s/1 HVmw4FNpBZ8E8ZdQMdhhw
7. https://www.eea.tsinghua.edu.cn/info/1038/6038.htm
8. https://www.eea.tsinghua.edu.cn/info/1009/1093.htm
9.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7902633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