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者简介Victor Ambros 教授于 1953 年 12 月 1 日出生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1976-1979 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复制。博士后阶段,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罗伯特-霍维茨(H. Robert Horvitz)实验室研究控制线虫 C. elegans 发育时间的遗传途径,之后于哈佛大学(1984-1992 年)、达特茅斯大学(1992-2007 年)和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2008 年-至今)展开工作。1993 年,Victor Ambros 实验室成员发现了第一个 microRNA,它是线虫异源基因 lin-4 的产物。此后,microRNA 在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一直是他研究工作的重点,深耕该领域数十年如一日。Gary Ruvkun 教授于 1973 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士学位(生物物理学),1982 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生物物理学)学位,1982-1985 年担任哈佛大学初级研究员,1985 年至今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获得教职,展开了个人事业版图。1993 年 Gary Ruvkun 与 Victor Ambros 发表背靠背论文,共同发现了第一个 microRNA。然后,这个发现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直到 2000 年 Gary Ruvkun 发现了第二个 microRNA。除了共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数十年来,Victor Ambros 和 Gary Ruvkun 如同密不可分的战友,多次获得同一重磅奖项。


天作之合的科学家,数十年的奇妙缘分1979 年,Victor Ambros 在 David Baltimore 的指导下完成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复制的博士论文,博士后阶段在 Robert Horvitz 实验室发现线虫 lin-14 突变体具有与 lin-4 突变体相反的发育时间缺陷。值得注意的是,Ambros 后来发现 lin-4 是 lin-14 的负调控因子。在此期间,Gary Ruvkun 在 Frederick Ausubel 的指导下获得了细菌遗传学博士学位,随后对蠕虫遗传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2 年,Ruvkun 开始在 Walter Gilbert 和 Robert Horvitz 的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在 Robert Horvitz 实验室,Victor Ambros 和 Gary Ruvkun 开始了克隆 lin-14 的漫长探索之路。当时,确定一个由遗传学定义的基因座的 DNA 序列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实验,他们采用经典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成功地确定了该区域。在此期间,两人都获得了教职,Victor Ambros 就职于哈佛大学,Gary Ruvkun 就职于麻省总医院和哈佛医学院。最终 Gary Ruvkun 证实,lin-14 是一种核蛋白,在发育过程中具有阶段特异性表达,在 L1 阶段表达量较高,在 lin-4 和 lin-14 突变体中表达量有所改变。或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Victor Ambros 和 Gary Ruvkun 注定要共享诺奖殊荣。1992 年 6 月 11 日晚,两人独立地解析了 lin-4(Ambros 实验室)和 lin-14(Ruvkun 实验室)的序列后,他们做出了重要的选择,友好地交换了 lin-4 和 lin-14 基因的序列数据。他们都敏锐地注意到 lin-4 非编码 RNA 与 lin-14 3'UTR 中的多个元件之间存在明显的部分互补性。在认识到观察结果的重要性后,Victor Ambros 和 Gary Ruvkun 两个团队又进行了一系列关键实验,证明 lin-4 microRNA 通过与 3'UTR 中的碱基配对来调控 lin-14 mRNA。随后,Cell 杂志连续发表了两篇论文,报道了他们的重大发现。

microRNA 的重要性不容小觑那么为什么是 microRNA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呢?因为它是小小的身体,大大的能量。随着 microRNA 的研究深入,科学家们通过在转基因小鼠中选择性地去除 Dicer,阐明了 microRNA 在成体细胞和组织中的功能。在 B 细胞成熟过程中去除 Dicer1 会导致其在原 B 细胞阶段停止分化。在动物胚胎第 15.5 天去除 Dicer1 后,会导致出生后早期死亡、小头畸形、树突分支发育减少和树突棘长度增加。神经元中 Dicer1 的缺失会导致神经元进行性缺失和运动活性降低等。同时,在其他几种细胞类型和组织中也观察到了严重的表型,力证了 microRNA 在发育过程和成体细胞类型功能中的关键作用!得益于 Victor Ambros 和 Gary Ruvkun 的开创性发现,以及在他们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展工作的科学家们,基因调控机制的一个新维度被揭示出来。而截至 2021 年,关于 microRNA 的文献已经超过 100,000 篇,不得不说 Victor Ambros 和 Gary Ruvkun 居功至伟。在历年的国自然基因项目申请中,microRNA 中标数更是一枝独秀。目前,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基于 microRNA 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工作正在取得辉煌的进展,让我们拭目以待!最后,再次祝贺 Victor Ambros 和 Gary Ruvkun 获得今年的诺奖!
题图来源:维基百科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添加实验菌企微,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