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山学院拟聘 3 名研究生为宿舍管理员引争议近日,有网友发布了一则「保山学院拟聘 3 名硕士为宿舍管理员 」的消息。有不少网友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宿舍管理员岗位与专业学位关联度不高,聘用高学历人才是否 「大材小用」。该学院官网的招聘公告中显示:保山学院后勤服务有限公司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 7 人,其中宿舍管理员招聘 3 人,招聘条件为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专业不限,硕士研究生免笔试。在整个录取名单中,进入前 15 名的人中有六名研究生,其中拟录取的 3 名宿舍管理员分别来自于中北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云南农业大学的环境科学专业以及西南林业大学的农业管理专业。针对相关争议,保山学院后勤服务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称:「因为硕士应聘者表现好,所以才招了。」信息来源:新浪微博、经视直播、保山学院
2
2024 年拉斯克奖揭晓,陈志坚获基础医学奖2024 年 9 月 19 日,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生物医学领域重要奖项 —— 拉斯克奖(The Lasker Awards)揭晓。华人科学家陈志坚(Zhijian 「James」 Chen)教授获得拉斯克奖基础医学研究奖,三位 GLP-1 研究先驱 Joel Habener、Lotte Bjerre Knudsen、Svetlana Mojsov 获得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研究奖。
据拉斯克医学奖官网,2024 年拉斯克奖基础医学研究奖授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陈志坚(Zhijian 「James」 Chen)教授,以表彰他发现感知自身和外源 DNA 的 cGAS 酶,凭借独到的思维和一流的实验,解开了 DNA 如何刺激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谜团。
cGAS 是哺乳动物对抗微生物入侵的主要机制的基础,它还能促进抗肿瘤免疫。在某些生理条件下,不适当的 cGAS 活性会导致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该酶为多种人类疾病提供了药物靶点,它产生的信号分子有望用于对抗传染病和癌症。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3
2024 年 9 月 19 日,于君教授团队在Cancer Cell上发表了题为「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acilitates anti-PD-1 therapy in microsatellite stable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提示了,Fn 丰度可能是预测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中 anti-PD-1 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并表明提高肿瘤内 Fn 丰度及其代谢产物丁酸,有望成为改善 anti-PD-1 治疗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效果的潜在策略。
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通常对 anti-PD-1 治疗具有耐药性。本研究发现结直肠癌病原体核梭杆菌可以增强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对 anti-PD-1 治疗反应性。
该研究利用一项包含 25 例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高的瘤内 Fn 预示着 anti-PD-1 治疗的良好反应。粪便微生物移植实验表明,与移植低丰度 Fn 的患者粪便的小鼠相比,高丰度 Fn 患者粪便可显著增强患有结直肠癌的小鼠对 anti-PD-1 治疗的敏感性。
信息来源:丁香学术
4
可以让皮肤变透明的染料近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发表在 Science 上的一篇论文中表示,他们找到了一种改变皮肤透明度的简单方法:使用一种善于吸收光线的浓缩食用染料酒石黄(也称为 FD&C 黄色 5 号),将其溶解在水中,然后将其涂抹在皮肤上,这会平衡皮肤组织内物质的折射率,使其暂时变得半透明。在小鼠实验中,将这种溶液涂抹在小鼠头上,科学家几分钟之内就能以微米级的分辨率看到小鼠头骨表面的血管流动。在另一项实验中,他们将柠檬黄溶液涂抹在小鼠腹部。几分钟内,他们就能清楚地识别肝脏、小肠和膀胱等器官。他们甚至可以看到肠道肌肉收缩,以及呼吸和心跳引起的腹部细微运动。信息来源:science
5
研究生扩招狂潮来了,多所 985 高校新生突破万人根据青塔的统计,2024 年开学季,多所 985 高校研究生新生人数已突破万名,其中包括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这一波扩招让研究生新生人数远超本科新生,「本研倒挂」现象愈发普遍。
专家表示,这标志着中国高校正在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以兰州大学为例,2024 年研究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显示出学校向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倾斜。
此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不断增加,已有高校接近或超过 60%,特别是在理工农医等领域。扩招趋势的延续无疑为高校科研力量注入了新鲜血液。
信息来源:青塔
6
网上求助如何退掉国自然,北大博士后被骂「科研绿茶」近日,北京大学一博士后在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后,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了一篇「求助帖」——「中了青基,该怎么退?」。
很多人将其视为「凡尔赛式」的炫耀,引发了大量网友评论和讨论,「不想中就别申请,纯浪费资源」、「快点退,马上退」 等评论不绝于耳。
这位博士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详述了自己发帖的背景和初衷,并表示,自己并不是故意炫耀,而是真心在求助。
在今年 3 月份申请青基时,并没有放弃科研的打算。然而,面对科研的瓶颈和生活中的多重压力,他在 4、5 月间决心放弃学术道路。
他坦言,在发帖后遭遇了大量网络暴力,包括称他为「科研界绿茶」甚至有恶意诋毁的言论。他虽然尝试解释,但效果并不大,最终选择了沉默。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报
7
2023 年高被引学者中 8000 余人曾有过撤稿记录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和爱思唯尔的工作人员开展合作,更新了基于爱思唯尔旗下引文数据库 Scopus 的高被引科学家数据库,将其与撤稿观察数据库中的撤稿项目相关联。
结果发现,2023 年高被引学者中 8000 余人曾有过撤稿记录。
研究人员筛选了截至 2024 年 8 月 15 日的 55 237 个撤稿项目,结果显示,在 217 097 名职业生涯高被引学者中,有 7083 人(3.3%)至少有一次撤稿;在 223 152 名 2023 年高被引学者中,这一数字为 8747 人(4.0%)。
分析表明,有过撤稿记录的学者发表年龄更年轻,自引率更高,发表量更大。从学科领域看,撤稿在生命科学中更为常见,在其他学科中很少见或不存在。
信息来源:bioRxiv
8
未来 25 年预计将有 3900 万人死于抗生素耐药报告表示,2021 年,估计有 471 万(95%UI 4.23~5.19)例死亡与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有关,其中 114 万(1.00~1.28)例死亡可归因于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
报告预测,2025 年,全球范围估计有 191 万(156~226)人死于抗生素耐药性。但如果能更好地治疗严重感染和改善抗生素的获取,2025 年至 2050 年间所有年龄组可累计避免 9200 万人死亡(828~1020)。
信息来源:The Lancet、丁香园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