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国自然放榜季,几家幸福几家愁。
常言道:没有基金的科研人,就像没有子嗣的嫔妃。在科技工作者的职业生涯里,大部分时间用于撰写和修改基金申请书。
基金的立项与否,直接地影响了职称的评定。内卷的高校,基金甚至决定了科研人的去留。
近期,国际知名期刊 PNAS 发表了一项研究。论文指出,使用更多促销型语言的基金申请书,更容易获得评委的青睐,项目获批概率更高。
图源:PNAS 官网
什么是促销型语言呢?
早在 2022 年,科学家们曾分析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收到的 16495 份基金申请书。通过计算词频与基金获批的相关系数,定义了 138 个促销型形容词。
相关系数最高的词频包括:显著的、变革性的、及时的、影响力大等词汇。
简言之,在基金项目中使用上述词汇的申请者,更容易获得资助。
在 2024 年的 PNAS 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沿用了上文所述的促销型语言表。
基于 2015-2022 年间 2649 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561 份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 13520 份诺和诺德基金会的项目申请书,研究人员发现促销型的词汇与项目获批正相关。
此外,申请者们可以通过分析使用促销型词汇的频率,来预测项目申请的成功率。
图源:PNAS 官网
促销型语言,是否有自夸嫌疑?
申请人在项目书中使用促销型语言,究竟是客观地描述研究计划?还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呢?
研究者们通过考察每份申请书中的参考文献,对申请书的创新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申请书中使用的促销型词汇越多,创新程度越高。
此外,与含有 1% 促销型词汇的申请书相比,含有 2% 促销型词汇的申请书的预期成果更丰富饱满,预期发表的论文影响因子增加了 30%。
图源:PNAS 官网
替换促销型词汇,降低评委的正面评价
为了论证使用促销型词汇有助于项目获批,研究者们将申请书中的促销型词汇替换为中性词汇。
如将申请书原句中的促销型词汇 Unique 和 Key 分别替换为相对中性的词汇 Specific 和 Central,发现基金评委对申请书的青睐几率下降,即可能导致项目的获批率下降。
此外,研究者们使用了自然语言处理的情绪分析,在大量的数据集层面论证了促销型词汇和正面评价的因果关系。
如何评价促销型语言?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研究结论是基于美国的公立或私立的资助机构。中国尚未有类似的研究成果发表,因此,中国科研工作者需要谨慎对待该结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在某些老派而含蓄内敛的中国科学家眼中,上述的促销型语言可能适得其反,会使其生发厌恶之情。
基金申请过程中,相关部门也需要警惕部分科研人员的夸大宣传。即申请人在描述意义不大的课题时,使用过多促销型语言,导致不熟悉此研究领域的评委误判,从而可能导致滥竽充数的研究项目挤占了本该获得资助的优秀项目。
撰写国自然申请书的措辞
国内专家总结:国自然申请成功的三要素离不开创新思想、研究基础、写作技巧。
撰写一份成功的申请书,无明显漏洞是最起码的底线,准确和清晰地表述是最基本的门槛,向评审专家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是最重要的写作技巧。
申请书的题目是申请书的脸面,是给评审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需要简洁明确,新颖独特,突出对象、做什么、何问题、何目标。摘要需要高度概括,做什么、如何做,科学意义,用足 400 字。
立项依据层次分明,评论研究现状做到客观、中肯、不偏激。自引论文切忌过分拔高、强调身价,以说明问题为宜。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需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具有逻辑性。
可行性、特色和创新性部分,则需要说服评审专家:人无我有,我能做,请给我做!向评审专家阐述,本项目很重要。
一般来说,评审意见出现非常、直接、极为、相当等字眼,反映出专家强烈支持项目的情绪。
若还有建议优先资助等正面意见提出,评分多为 A。出现较好、一定、相对等字眼,表明专家态度委婉平和,评分多为 B。出现差、欠缺、不足等字眼,那么评分多为 C。
当然,不排除刀子嘴豆腐心、豆腐心刀子嘴的评委。从评审意见里很难判断出他们究竟给了何种级别的评分。
学霸君希望在国自然申请中失利的小伙伴们,不要气馁,虽然基金项目很重要,但也应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快乐的心绪。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吃饭香睡眠足,明年继续再战!
小伙伴们在项目申请书中使用促销型词汇吗?欢迎在评论区里分享你的经验。
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与同行、国自然资深讲师交流,并获取一手动态和热点方向,可以加入「国自然基金撰写交流社群」哦。群内也会定期为大家分享优质课程、撰写经验、模板资料等。
因加群火爆,达到 200 上限后无法直接进群,麻烦先加小助手企微再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