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鼠」远比想象中严重其实,实验室发生实验动物出逃事件并不少见。在 2013 至 2014 年间,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发生了 8 起实验小鼠逃逸事件,尽管在 54,000 次操作中的逃逸率仅为 0.001%。但是这些小鼠中有些携带 SARS 或 H1N1 病毒,便立即引起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高度关注 [2]。

3 步及时抓鼠,避免跑鼠究竟如何抓住「出逃」实验鼠?成了科研人员的一大心病。实验室小鼠可能会出逃的概率很大,在日常换垫料、打药、做基因鉴定、小鼠行为学实验时,都有跑鼠风险。一旦少了一只鼠,科研人心率就会直逼 160,心惊肉跳的程度堪比坐过山车。不过先别慌,如果真的遇到了「跑鼠」,可以用以下方法来进行现场封锁以及小鼠搜索。

第一步立即封锁现场:立即关闭所有可能的出入口,包括门、窗户和通风孔,以防止小鼠逃离实验室区域。确保所有的门都关闭并上锁,包括实验室的主要入口门和任何紧急出口。关闭所有窗户,如果窗户可以打开,确保它们被锁住或固定。检查实验室的通风孔和通风管道,关闭或封闭所有可能成为小鼠逃跑通道的通风孔。检查所有大型设备和仪器,如离心机、冰箱等,确保它们的门或盖子都关闭。
第二步准备捕捉工具和防护装备比如:捕鼠夹、捕鼠网、手套和厚纸板等工具。捕鼠夹,使用时确保夹子的灵敏度适中,避免对小鼠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放置在小鼠可能出没的路径上,用食物作为诱饵。捕捉笼,是一种可以吸引小鼠进入并自动关闭门的装置,适合长时间捕捉。粘鼠板,不到迫不得已不建议使用,用上了粘鼠板,你的实验鼠基本就无力回天了。以上抓鼠神器,淘宝都可以买到,如果你的实验室里小鼠较多,又要经常做实验,不妨说服老板买上几套,以防万一。最后记得准备一些厚实、耐用的手套,以保护手部在捕捉过程中不被咬伤或刮伤。
第三步细致搜索根据实验室的布局,确定一个合理的搜索顺序,通常从逃跑点开始向外扩展。区域划分:将实验室划分为多个小区域,逐一进行搜索。检查隐藏处:仔细检查每个可能的藏身地点,包括设备下方、架子间隙、垃圾桶内等。
由于小鼠喜欢隐蔽的地方,因此建议按照以下检查清单,依次寻找:
- 检查区域——设备下方
检查所有实验设备、工作台和储物柜的底部,注意不要移动设备以免损坏或受伤。
- 检查区域——架子间隙
检查多层架子的中间层,确保检查每个架子的间隙。
- 检查区域——垃圾桶内
检查所有垃圾桶,包括废物回收箱和生物危险废物容器。
- 检查区域——管道和电缆通道
检查所有管道和电缆的通道,注意安全,避免触碰带电的电缆。
- 检查区域——通风系统
检查出风口和进风口,注意通风系统可能存在的死角。
- 检查区域——实验材料和试剂架
检查存放实验材料和试剂的架子,特别是堆放杂乱的地方。
- 检查区域——植物和装饰物
如果实验室内有植物或其他装饰物,检查它们周围和内部。
- 检查区域——暗角和阴影区域
使用手电筒或头灯照亮暗角和阴影区域,注意寻找可能的藏身之处。
- 检查区域——移动物品
如有必要,移动轻的或可移动的物品,检查它们下方或背后。
如果真的发生了类似事件,还要根据逃跑事件,评估并加强实验室的预防措施,如改进笼锁设计、增加监控等。你的实验室有跑过鼠吗?最后抓到了没?你有什么更好的抓鼠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参考资料: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2015/05/28/biolabs-pathogens-location-incidents/26587505/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2015/05/29/some-recent-us-lab-incidents/25258237/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