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实验老手,在其他实验上信手捏来,唯独在构质粒上还处于菜鸟阶段,每次都「谨小慎微」!最近和 00 后小师妹一起做分子克隆,我真是被上了一课:
做 DNA 片段扩增时

我
多次检查试剂的添加量和仪器的设置参数,还特意增加了 PCR 循环次数。
对着 protocol 设定 PCR 反应体系,设置好循环次数后就去看文献了。

师妹
结果出来后发现,师妹的结果没问题,我的却莫名出现了非特异性扩增问题。
在质粒提取时

我
担心质粒提取量不足,加大了菌液的使用量。
按比例分了几份,取了适当的量之后就开始做提取了。

师妹
没想到过多的菌液会导致裂解不彻底、杂质变多,后续的纯化步骤变得困难,质粒的纯度和得率反而下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全程目睹这一切的导师直呼让我放轻松,然而分子克隆实验涉及到核酸提取、酶切、连接、转化等诸多步骤,每个步骤确实都需要精确的操作和严格的控制,而且这些实验结果对后续的研究又至关重要……一想到这些,真的很难保持松弛啊!
想要进修分子克隆技巧成为拥有「松弛感」的构质粒大师!8 月 21 日 15 点,天根生化开展《分子克隆的荣耀:手把手带飞进阶之路》直播课程,特邀王倩博士分享分子克隆的原理、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全面为你讲清分子克隆的实验细节,以及常见误区及解决方法,帮你一步步从青铜上王者!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即可预约直播,直播过程中还有机会参与互动抽奖环节~
课程内容抢先看:
1
PCR 成功要素
2
影响胶回收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3
影响酶切连接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4
转化失败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5
质粒提取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6
TIANGEN 分子克隆快速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更多精彩内容,扫描海报二维码预约直播吧~
👇👇👇

内容策划:沈佳钰
内容审核:钟可可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