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 荆棘丛生,险关要隘,是挑战,也是惊喜,你我生来,本应为高山。让我们来一场十年之约。十年后,当你们荣归母校时,我承诺,展现在你们面前的,一定是更加欣欣向荣的新海医;我也希望,看到一位争气的你!」
2023 年 9 月,出生于 1963 年、自称 「 强叔 」 的陈国强就任海南医学院(2024 年 6 月更名海南医科大学)院长,并表示,「 热血未凉的我,又从上海来到海南,开启自己新的人生。未来十年,我将把这腔热血倾注在天涯海角 ……」
图源:海南医科大学
在 28 日的毕业典礼上,陈国强回顾道,「 去年 9 月,我踏浪而来,从东海到了南海。海南,吸引我投注从生命中的两个福地 —— 湖南和上海 —— 积累起来的浩荡心气,和你们订约了一段妙不可言的海医缘份。我到海医,至今不到 300 天,这是我的人生历程中最艰难、但也是最享受的时光,就像苏东坡所说,『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短短九个月,海医以极大的勇气和 『 破天荒 』 的姿态,掀起波澜壮阔、热辣滚烫、更史无前例的办学理念革新和守正改革浪潮。寸步千险,指间风雨,肠中冰炭,起坐难平 —— 当年苏东坡体会到的种种滋味,我也略有体会。但海医拥有你们,拥有改革的激情,终使诸多不可能成为了现实。」
陈国强表示,「 第一次面对海医学子演讲时,我承诺过,希望以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以学生为中心,献出父亲般全部的爱、智慧和才能,力求造就你们的伟大。那时的你们已经奔赴各地实习。请原谅,虽然 『 不老 』 的强叔,能饭能闯,但万事开头难,你们有时来信向我 『 求救 』,我也实在难以一一援手。于是,我们的第一次正式见面,却是今天这个即将分别的时刻。我就像一位老父亲,还未仔细打量刚刚远归的孩子,却又不得不匆匆为你们披上行囊,送你们踏上新的旅程。此时此刻,当然有不舍,更多的还是放心不下。但是,望着你们一张张青春洋溢又对未来充满期待与困惑的面庞,我再次承诺,你们和海医,也包括我,咱们的 『 父子情缘 』 永不中断,海医永远是你们的家,强叔永远是你们的师与父。」
这是陈国强上任后送别的第一批毕业生,也是海南医学院更名为海南医科大学后的第一届毕业生。
当天,他在发言中还提到了一份匿名邮件。
「4 月 27 日,有位去年毕业,月薪 1 万 2 的匿名校友以电邮问我: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是继续升学深造,争取进入大城市或发达国家好的平台合适,还是为了获得比较高的薪资,先来海南合适呢?」 陈国强介绍,「 我简而复之:志存高远,青年人需要着眼未来。请坚信,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竟成,颠扑不破。你们赶上一个不确定的时代,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海医人诞生于大海,何惧风浪;你们也赶上一个最好的时代,『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中国式现代化托举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海南正在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自由贸易港艰难冲刺,海医人正在向全面建成国际化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发展目标砥砺前行。未来的你们,要 『 种瓜 』 而不能仅仅 『 吃瓜 』,要 『 拼赢 』 而不只是奢望 『 躺赢 』。」
同时,陈国强呼吁同学们强化自信。
「 我也在网上看到,有人戏言,海医是 『 山高村卫校 』,那或许是 『 自嘲 』,或许是 『 恨铁不成钢 』。」 他表示,事实上,母校肯定永远是你们的挚爱。请相信,母校将越来越强大,努力成为你的坚强后盾。而这 「 强大 」 的来源之一,也包括毕业的你们,让海医的明天深感自豪。海医不自卑,你们更不必。底气源于自己的日愈强大夯实,让我们击掌相勉:任何时候,都有底气大声说出,我是海医人!底气源于自信、自尊、自爱和自强。
海医人应该拥有自信,如果没有 「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没有不等不靠的自力更生,积极向上的主动作为,命运多舛的海医能从 77 年前的 3 间旧教室,发展成为当今海南自贸港内崭新的医科大学吗?尽管我们海医还缺一点 「 海南速度 」;
海医人应该拥有自信,如果没有海医培养的数万名毕业生任劳任怨,奋斗在 3.51 万平方公里的海南大地上,海南人民的健康能够有效维护、人均预期寿命超过 79 周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吗?尽管我们海医还缺一点 「 海南温度 」;
海医人应该拥有自信,如果没有海医的发展,海南能够实现 「 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 」,建设更加健康的美丽岛吗?尽管我们海医还缺一点 「 海南高度 」;
海医人应该拥有自信,如果没有改革精神,我们能够在短期内实现海南医科大学的崛起和现代化的海南省医学科学院的破茧而出,四方英才纷纷加盟我们吗?尽管我们需要再增加一点 「 海南锐度 」。
在陈国强看来,自信是一所大学和所有学子成长的源泉, 力量的基石。自信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有底气一点一点补齐目前所缺的那几个 「 一点 」。网上有海医学生 「 自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昔日他们爱搭不理,未来让他们高攀不起 —— 这就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