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年申报经验,让我发现了国自然评审的「潜规则」

2024-07-04 18:32 来源:微信公众号 - ShengWuXueBa 作者:生物学霸
字体大小
- | +
来源:好本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广大科研人员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那是毋庸置疑的,申报成功不仅意味着能够获得丰厚的科研经费支持,而且对于职称评审和职业晋升也是至关重要的。


你们知道吗?国自然评审也是有很多「潜规则」的,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些「潜规则」。


「潜规则」之一 :全部盲审拒绝放水


在基金评审的过程中全部都是盲审,而且评审结果不能修改。例外几乎为零,除非项目争议很大,比如多数人给的是优先,只有少数人处于某种原因给出了差评,这就需要函评专家重新审定了。这是最合理也是最经得起推敲的一种方式,这样就不用担心幕后黑手了。在整个评审过程中每一位专家都是凭良心审判,不会对谁「下手」也不会随便「放水」而且在多人盲审的情况下,一个人的「错判」也不会左右全局。所以,审批的过程还是很精细的。


「潜规则」之二 :最不喜欢换汤不换药的东西


很多专家早已经发现,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几个申请的申请者曾师从同一个导师,虽然我们无法阻止导师们桃李满天下,但是还是希望学生们在毕业之后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不是固守着导师的研究,换个场景再计算个什么。这也是小仲一直强调的:创新性才是基金申请成功的关键!试想一个专家看会看那么多的项目,都是千篇一律的话,专家也会不开心哒。


「潜规则」之三:交叉学科申请之困


交叉领域的项目对申请人和评审专家都是挑战。对申请人来说,你不仅要了解你的领域,而且要了解其他领域,还要让这两者完美结合。而对于评审专家来讲,要看懂多领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虽然交叉学科容易申请项目,但是也要谨慎,标书写不好,一样中不了。


那到底怎样才能中标呢?需要有三个必要条件:


  • 打铁需要自生硬。文章既要多,分数又要高,一篇 5 分的 SCI 比 3 篇 2 分根由含金量!    


  • 标书写得好。一份好的标书要具备创新性、可行性和逻辑性。


  • 运气足够好。遇到的专家「全是好人,不钻牛角尖。


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与同行、国自然资深讲师交流,并获取一手动态和热点方向,可以加入「国自然基金撰写交流社群」哦。群内也会定期为大家分享优质课程、撰写经验、模板资料等。
因加群火爆,达到 200 上限后无法直接进群,👇 麻烦先加小助手企微再拉你 👇

编辑: 王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