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大医学院周峰泉课题组于 Nat Commun 发表文章,文章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创新的 LRLoop 算法,解析了细胞间通讯在成年小鼠视网膜损伤中的变化,验证了介导止痛和成瘾的阿片受体 Oprm1 对视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改善青光眼模型小鼠多项视觉功能障碍的能力[1]。
近年来,神经调控技术、多组学检测技术等前沿科技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那么这些技术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哪些?复杂的组学数据如何解析疾病机理?如何探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又有哪些研究思路可借鉴?

为了让大家更深入了解以上内容,Bio-Techne 将在 6 月 19 日 14:00 开展《神经系统疾病机制研究及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特邀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神经再生转化中心周峰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杰研究员、华大生命科学院韩磊博士和 Bio-Techne® 邹昊玉博士全面解析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应用!现报名参与直播,更有 Mac 口红套装、收纳卡包、爱奇艺会员等 100 份惊喜好礼等您拿~
👇👇👇




课程内容:
主题一:通过神经元异质性,探索新型神经保护因子及其在疾病中的应用
利用神经元异质性,通过单细胞测序和大数据分析,描绘疾病/损伤神经组织中所有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互作图谱。通过比较不同亚类神经元的存活能力和其余周围其它细胞的不同互助,预测一系列新型的神经元保护因子,并验证其神经保护功能和对疾病或损伤的功能修复作用。
主题二:磁共振成像与脑科学
围绕磁共振成像技术,系统整合沿神经科学技术光/药理遗传学、光纤钙记录、膜片钳、电生理等前沿神经科学技术解析麻醉与失眠障碍的发生机制,并探索失眠障碍的非药物干预新疗法。
主题三:Bio-Techne 多手段助力神经系统疾病研究
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及神经系统药物研发难度大,研究手段和平台的局限性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本期将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进展,分享 Bio-Techne 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多维度产品解决方案。
主题四:多组学联合解读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海马区的病理特征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海马形态变化是 AD 的主要标志之一,其影像学评估是 AD 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利用多组学技术如空间转录组测序(Stereo-seq)等联合分析 AD 相关的海马脑区特异性和共性的基因表达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发病机制,并加速药物和分子标志物的开发。
👇👇👇

内容审核:邹礼平
项目审核:李琳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Qian C, Xin Y, Qi C, et 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atlas reveals Oprm1 as a neuroprotective factor for retinal ganglion cells [J]. Nat Commun, 2024, 15(1): 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