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资讯:
3 万英国人输入美国「毒血」后感染艾滋和丙肝病毒
近日,英国公布该国「血液污染丑闻」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用于治疗许多人的进口血液制品不安全,不应获得在英国使用的许可;大量患者暴露于不可接受的感染风险中;这一事件导致 30000 人通过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病毒或丙肝病毒,目前已造成约 3000 人死亡。
英国媒体表示,上述数字每周还在增加。此外,报告还显示,自 1993 年起,英国卫生系统工作人员「故意」销毁了相关文件,相当于「普遍掩盖事实」。
据参考消息,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成千上万的血友病患者或接受过手术的人在接受输血后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毒。
前法官布赖恩 · 兰斯塔夫于 2018 年被指定领导这项大规模的公开调查。他在这份超过 2500 页的报告中称:「所发生事件的规模是可怕的。」
经过多年的工作,听取了数千名证人的证词并审查了数万份文件后,报告得出的结论是,这场悲剧的真相 「被隐瞒了几十年」,丑闻「本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被避免」。
在一份声明中,兰斯塔夫强调:「这场灾难不是一场意外。污染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涉及的负责人医生、血液服务机构和历届政府没有把病人的安全放在首位。」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社、参考消息网、新京报等
高校新闻:
顶尖华人科学家张锋莅临北大开展学术讲座
近日,顶尖华人科学家张锋莅临北大开展学术讲座。张锋的到来引燃了北大学子的追星热情,很多学生在走廊上排起长长的队伍,只为能在现场一睹他的风采,「一场十点半开始的讲座,提前一个小时就已然座无虚席会场内人头攒动」。
北大学生热情「追星」
此次活动应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谢晓亮院士邀请。早在 7-8 年前,张锋也来了一趟北大,当时关注度也很高。
此次,他分享的主题为「Explora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探索生物学多样性」),会前他表示,北大是别人家的大学,如果在国内读书,大概率也是上不了北京大学。
在这场讲座中,张锋教授重点介绍了他近期的几项重要研究成果,包括 OMEGA 系统、Fanzor 系统、基于「细菌注射器」 的蛋白质递送系统、基于 VLP 的 mRNA 递送系统。
此外,2024 年 3 月,张锋教授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类 PNMA2 蛋白的 mRNA 递送方式,PNMA2 蛋白可在人类细胞中自然形成二十面体的病毒样衣壳,工程改造的 PNMA2 变体(ePNMA2),可以在体外封装 mRNA 并将其递送到宿主细胞。
信息来源:北京大学、深究科学
学术动态:
睡眠不足成「肿瘤催化剂」,补充这类物质可改善
近日,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大学的刘强等团队在 Cell Metabolism 发表了题为 Oncogenic fatty acid oxidation senses circadian disruption in sleep-deficiency-enhanced tumorigenesis 的文章,该研究表明,在 SD 增强肺肿瘤发生过程中,脂肪酸氧化(FAO)作为一个昼夜节律传感器,从节律中断传递到致癌代谢信号,即 FAO 可感知 SD 增强肿瘤发生背后的昼夜节律中断,并维持 SD 增强的肿瘤干性,而 β-内啡肽补充疗法则可重置昼夜节律并改善肿瘤发生。总之,该研究将 SD 与肺肿瘤发生联系起来,并为患有 SD 相关癌症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治疗策略。

本研究结果表明,FAO 感知的昼夜节律紊乱将 SD 与肿瘤发生相协调,而使用 β-内啡肽进行干预对于 SD 增强的癌症患者是一种颇具前景的治疗策略。总的来说,这些数据指出了癌症治疗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信息来源:丁香学术
5 月 25 日,中国首届 CELLplus 学术论坛、细胞应激医学交叉研讨会暨同济大学癌症中心挂牌仪式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简称 「 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举行。

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同济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泽民,同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绍荣,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忠,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王育,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颖川、院长沈兵,以及癌症中心建设的其他附属医院代表等出席,共同见证同济大学癌症中心七载砥砺奋进所取得的累累硕果,展望发展医疗新质生产力、建设「 双一流 」学科高地的宏大愿景。
信息来源:同济大学
行业资讯:
司美格鲁肽又现新作用: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肾衰竭和死亡风险近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次会议上,科学家们展示了一项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司美格鲁肽在降低 2 型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肾衰竭和死亡风险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这是首个专门研究司美格鲁肽对肾脏疾病影响的临床研究。心脏病和慢性肾脏病通常密切相关,患有 2 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的人往往在肾脏衰竭之前死于心脏病。而这项纳入 3533 人的 III b 期临床试验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每周接受 1mg 司美格鲁肽注射的患者发生肾衰竭或死于肾脏并发症的可能性降低了 24 %,死于心脏病发作或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降低 29 %,甚至死于其他任何原因的可能性也降低了 20 %。司美格鲁肽组被试保持了较健康的 " 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eGFR),同时尿液中的白蛋白含量较低,表明肾脏功能较为稳定。然而,科学家们尚未完全理解司美格鲁肽对肾脏有益的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该药物对非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的效果,以及它与其他慢性肾病治疗药物(如 SGLT2 抑制剂)相比的效果。信息来源:Nature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