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研大匠
4 月 30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关于公布 2024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初审结果的通告》。
据通告,国自然基金委在 2024 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接收各类型项目申请 384564 项,较 2023 年(304333 项)增加了 8 万项(80231 项),是去年增长量(9937 项)的 8.07 倍。
即便刨除了不予受理的项目,增长量也是去年的 7.6 倍。增长率更是夸张,今年增长率高达 26.3%,前些年的增长率仅在 4% 左右。
和 2017-2020 年间接收项目数量多不予受理项目数量也多(除 2020 年外均超过 3000 项)不同,今年仅有 1441 项不予受理,仅比去年多了 430 项,少于前年。
仅从数量上来看,今年的国自然竞争一定是比往年激烈不少的,最终资助率很可能会出现明显下跌。
近日,据内部消息,从 4 月 29 日起,国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申请已开始函评,而今年的申请规则中,每人限获得 3 项国自然面上项目资助成为热议焦点(以官方发布为准)。
据了解,如果这一新规则施行意味着,一旦科研人员获得 3 项国自然面上项目资助后,若未能产出有意义且有竞争力的成果,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这一调整旨在提高科研资助的效率和质量,鼓励科研人员产出更多高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此外,今年的评审量再度增加,申请人的讲故事能力和高影响因子期刊论文的普及程度均有显著提升。
然而,评分难度也随之增加,因为有在研项目的申请人将不被优先考虑,不能推动学科进步和缺乏应用前景的项目也将被边缘化。
在科研资助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这一新规则无疑给科研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资助机会中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成为科研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这也对科研单位的管理和指导提出了更高要求。国自然基金的这一调整,预计将对我国科研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科研人员、研究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都需要积极适应新规则,共同推动我国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