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9 日凌晨,华中农业大学在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通报里说,针对 2024 年 1 月 16 日网上关于华中农业大学教师黄某某学术不端等问题的举报信息,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成立调查组开展调查,在已调查材料中发现所反映的实验图片、数据、结果等方面问题基本属实,初步认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决定即日起停止黄某某校内所有职务和工作,组建导师组全面负责该课题组研究生培养工作。
在今日上午九点,事件的当事人研究生也在微博发表动态称:「我们的确取得了一些进展」。
图片来源:微博
至此,「华中农业大学 11 名学生联名举报导师学术造假,『不配合造假就不让毕业』」一事彻底尘埃落定。本次事件中,11 名研究生坚守学术正义的学术精神以及对自身权益保护的意识值得所有人赞赏。同时,也为本次华中农大的公正态度和响应速度点赞!
完整时间梳理:
1 月 16 日,微博热搜上了一条学术圈新闻「华中农业大学学生实名举报导师学术造假」。11 名研究生联名举报黄姓导师学术造假,称以其为通讯作者发表在各期刊上的诸多文章,存在数据编造、篡改,重复使用等学术不端行为。除此之外,该导师还存在克扣学生劳务费、打压和欺骗学生等多种有违师德的行为。
该事件有举报信,有论文式的 125 页正文,有相应的电子材料,证据链条一环扣一环,可谓有图有真相。
笔者秉持着「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的原则,无论真假虚实,个中起因经过,都值得看上一看,辩上一辩。
图片来源:微博
129 页论文正文,到底讲了什么?
本着帮大家节省时间,以最快速度了解这 129 页正文具体到底讲了什么,笔者仔细阅读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讲解。
首先,这篇以论文格式的 129 页 PDF,形式规范,内容详实,字字句句有章有法,有实有据,凝聚了这群研究学子的满腔心血,也展现了他们不甘于学术黑幕、勇于维护学术正义的赤子之心。
该文主要从黄教授简介、研究方向、学术不端、操作同行评审、教材编写造假、虚假发票、欺压学生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述,并附上了一系列黄教授门下部分博士硕士们论文中的造假数据及图片。
图片来源:正文
黄教授简介和他的「左膀右臂」
该教授名叫黄某若,研究方向主攻「山竹醇」(英文名为 Garcinol)。据说,黄教授被称为 「植物提取大师」或「表观遗传学专家」,靠着其招牌植物提取物——山竹醇,黄教授撑起了这个领域发表论文的半壁江山,在知网上检索,可以看到一半的学位论文都来自于黄教授之手。不难看出,山竹醇的功效全能,自然价格不菲,仅 1 毫克纯度为 98.85% 的「山竹醇」售价就高达 800 元。
一直以来,黄教授致力于山竹醇的提取工艺优化和寻找含有高浓度山竹醇的鲜果,但尽管经过好几届学生的提取和检测,苦于山竹醇的来源不定,一直没有结果。好不容易找到「可能的果实」,黄教授却找借口让学生不再参与后续的工作,以至于没有学生见到所谓的提取物。
尽管如此,但是关于「山竹醇」的实验却一直在进行。这里就要提到黄教授的两位「坚实且可靠」「左膀右臂」——王某心博士和姚某磊博士。据悉,目前两位博士已经成功进站,就职于华中某业大学担任黄教授课题组的博士后。
黄教授也常常夸赞两位博士「在某某养猪场养了几百头猪」「在某公司一批一批地在造模」「养细胞多么认真」等等。从事如此「隐秘的实验」,持续产出高质量的 SCI,学术水平确实值得称赞。
图片来源:正文
实验条件不足,论文却频繁产出?
文中还披露了黄教授课题组「艰苦」的实验条件,如图展示的是 2022 年之前黄教授课题组的「实验室」+「自习室」,在这个约 20 平方米的房间里,需容纳 20 多名学生,同时还充当「实验室」的角色。
在这房间里很难看到有什么实验设备。头顶的架子里,放的也都是多年前的试剂和耗材,许久未有人使用。尽管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每年都有实验性的论文发表。
图片来源:正文
2022 年年底学校新实验楼的建成,黄教授课题组的学生们终于拥有了独立的自习室和实验室,本以为可以认认真真做科研了,但是新环境却并没有带来新希望。
首先实验仪器的缺失导致研究生们需要频繁向学院借,连学院的高 S 老师都忍不住吐槽过:「你们实验室能不能置办点基础的实验设备,这也没有那也没有的」「你们黄老师不是很有钱吗,啥也舍不得买」等等,但黄教授一直把「没有哪个课题组是什么仪器都有的」「学院的仪器共享平台上都有」挂在嘴边,导致学生们有苦说不出。甚至于做实验基本的试剂耗材都不能自行订购,需要去找其他同学借。想必看到这里,有过寄人篱下做实验的同学已经感同身受了,那种憋屈,实难与外人道也。
黄教授的造假行为一览
1. 学术造假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黄教授的博士、硕士论文来进行体现的,其中包括截取 WB 的结果图片重复使用、采集样品疑似患者未知情同意、在不同部分使用同一数据的结果、篡改数据结果和色谱图、编造和改动数据等。
由于数据造假,导致出现博士、硕士「失火」,殃及本科生,以至于从上到下,形成一条假数据「物尽其用」的链条。以下是部分截图。
2. 操纵同行评审
在王博士的一篇发表在《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的文章中,黄教授展现了自己肆意操纵同行评审以顺利发表研究成果的「技术」。
该文章的数据来源于一个名为「回来了」的 Word 文档,只能看到事先计算好的「平均值 ± SEM」和完全符合实验预期的「P 值」,其它细节一概不知。在聊天记录里,黄教授轻描淡写的说出「让你拟一个审稿意见出来」、「这是个机会」等话语,让人不禁思考,这到底是学术界的「偶然」,还是「常态」?
图片来源:正文
3. 克扣学生劳务费
黄教授从未按照规定发放学生劳务费,负责报账的同学曾反映过这个问题,得到的回复是「有意见的来我办公室找我」。黄教授曾直言:「现在的学生不懂感恩,我给他们读书的机会,他们还跟我要钱!」
图片来源:正文
4. 打压学生
黄教授表面支持学生自己找课题,实际全盘否定,一旦学生出现不显著的结果,就会联合两位博士轮番抨击学生,强迫学生修改成完美的结果。
一旦在答辩场合出现专家质疑数据的真实性,黄教授就会立刻和学生划清界限,强调自己学术多么严格,同时还会在会议上批评、抨击学生「不及本科生」、「脑子不正常」、「只顾着长肉不长脑子」,或者是以延毕威胁学生。
同时黄教授还散播曾经不愿造假而退学的博士谣言,称其「从外面来只想个混学位,受不了严格管理就自己退了」。甚至于身为党支部书记的黄教授,党支部的党建工作都让学生代劳,性质之恶劣,令人发指。
5. 论文不当署名
黄教授经常在其发表论文里给一些毫不相关的本科生署名,甚至带上其家属。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明确表明「不当署名」为学术不端行为。但是黄教授一直以来视若无睹,肆意妄为。
图片来源:正文
除此之外,还有教材编写造假、异常发票、教学不端、欺骗本科生等令人不齿的行为,桩桩件件,均有图文证据。如此行为,将学生的科研热情置于何地,将学术道德置于何地?
图片来源:微博

编辑:苍术题图来源:微博,华中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