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不知广大科研人在迎新之际都许下了什么愿望呢?或是期盼阖家安康,或是祈祷科研顺利,又或是……
多搞点钱?
正是在跨年这几天,一则「江西部分高校教师年薪仅 10 万元左右」的话题引发了不小关注。据爆料内容,很多江西高校教师一年到头实际到手的收入甚至连够到 10 万元都有些距离,的确稍嫌寒酸。
工资不高,压力不小,除了虚无缥缈的「社会地位高」以外,高校教师们似乎并没享受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作为对比,江西省统计局于去年年中发布的 2022 年江西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门类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显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和「教育」两个行业的平均工资都要高于 10 万元这条线 ……
图片来源:江西发布
为此,许多网友开始打抱不平,并担忧收入偏低可能会影响到江西省内高校的人才引进,呼吁相关部门研究提高待遇的相关政策。
无独有偶,同样是跨年前几天,湖南某高校针对此前校内青年教师提出「每月发放四五千元工资,难以养家糊口」「建议青年教师的绩效工资能每月足额发放」的问题进行了回复 ——
校方称,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且两者比例于 2019 年由原来的各占 70%、30% 调整为各占 60%、40%;总之将于年底将剩余的 40% 绩效一次性发放。
同样作为参考,根据湖南省统计局 2023 年 5 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该校的薪资状况也是明显要低于 2022 年湖南省城镇非私营单位相关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
图片来源:湖南省统计局
……说实在的,科研人收入太低这件事早已算不得什么新闻了吧。同样是刚过去的去年 11 月,浙江某高校青年教师直接晒出自己的工资条:月薪实收 7000 元左右。
图片来源:搜狐新闻
而另一位陕西某高校的青椒讲师则有着月均 1 万余元的收入 ——
图片来源:搜狐新闻
这样的收入与上文同行们相比起来,甚至已经堪称「可观」了。毕竟真要是往「惨」比,2022 年上海某 211 高校青椒也在拿 7000 余元的工资 ……
图片来源:Labgirls
搞科研 = 没钱?
科研人收入低,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到不能再「老」的话题了,光是学霸君都已经报导过不知多少次。
老实说,令人惊讶的并不是「收入低」这样的新闻本身;而是直至今日,科研人群体仍然卡在「来自社会的过高预期」和「来自现实的生存压力」两者间的巨大裂缝中艰难度日。这种隐藏在科研人自我身份认同中的矛盾,正在无形中把「科研」推向「苦难」的方向。
学霸君也时常在后台和评论区收到读者朋友的分享 —— 把一切奉献给搞科研,可自己的生活却越过越苦。
图片来源:公众号后台
不禁又让人联想到 2018 年的一篇热点文章:「一位中科院科研人员逃离北京的自白」。
简单来说,文中这位科研人员在北大本硕博毕业后拒绝掉某企业开出的高薪,毅然凭着一腔「科研梦」选择进入中科院北京某所工作;可现实便是,这份工作带来的收入根本不足支撑他养家糊口,更别提为下一代提供教育资源了。最终,他在工作三年后被迫放弃自己多年理想,举家「逃离」北京。
图片来源:水木社区
诚然,并不是所有科研人都完全过得那么辛苦,而在马太效应更为明显的科研界,也必然存在「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这种情况 —— 一如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大几十万元高薪挖人的「盛名」早已远扬;
图片来源:深圳大学官网
图片来源:南方科技大学公众号
但别忘了,并不是每个科研人都能走上一线城市人才引进这条路;奋斗在行业平均工资线下,一边顶着非升即走的压力,一边为了温饱而苦苦挣扎,才是广大青椒们最为真实而普遍的生活「常态」。
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去年年初,一份针对我国高校教师薪酬改革的研究发布,研究尖锐地指出:
我国高校教师实发工资水平较低,期望与实际工资存在较大差距;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不高,尤其工资水平满意度和工资增长满意度较低;薪酬水平和结构对高校教师的薪酬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且改进薪酬水平比薪酬结构更重要,改进含工资增长因素在内的激励性薪酬比保障性薪酬更重要。
简言之便是,大家不需要那些弯弯绕,多给点钱比什么都管用 ……
针对高校教师待遇差的现状,官方也曾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和意见,推进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如 2021 年出台的《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便明确指出「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完善高校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等措施;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再比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也明确写道:「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体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高等学校收入分配自主权,……」
「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但现实便是,我们仍然有太长的路要走,无数的「高校教师」时至今日仍往往要在「科研」和「生活」选择性地牺牲乃至放弃一端。
当然,这也绝不仅仅是属于我国学术界的问题。去年年中,美国华盛顿大学 2400 余名博士后和工作人员举行罢工,理由是薪资过低。许多博士和博士后想离开学术界,是因为他们感到自己不被重视。
总而言之,在科研工作者基本的生活都难以得到保障时,什么科研理想、社会地位都不过是无稽之谈。正如学术作家赫布 · 柴尔德里斯(Herb Childress)所言:
当我们把教育工作者当作绝望的临时工来对待时,怎么能说自己重视高等教育呢?
参考文献:
李佳哲, 胡咏梅. 薪酬满意度提升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师薪酬改革路径探析 [J]. 中国高教研究,2023(01):77-8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2202-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3604-9
编辑:苍术
投稿合作:jiangjiahui@dx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