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年,国内高校的学科发展呈现出了稳中提速、态势强劲的局面。据统计,科睿唯安官网在一年内共更新了 6 次 ESI 数据库,这表明我国的高校学科建设正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在这期间,中国内地共有 17 所高校新增了 29 个 ESI 前万分之一学科,48 所高校新增了 59 个 ESI 前 1‰ 学科。这些数据标志着这些高校在所在学科领域已经进入了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ESI,即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一个全球范围内普遍使用的学术评价指标工具。它以学科分类为基础,共分为 22 个学科领域,覆盖全球范围内众多研究单位的学科。对于高校而言,ESI 前万分之一学科和前 1‰ 的学科数量是衡量其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现状的重要指标。进入世界 ESI 排名前 1‰ 的学科,意味着该校的学科实力在全世界所有开办该学科的大学中排名在前 1‰ 的比例内。
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持续努力。
2023 中国内地高校 ESI 前万分之一学科名单

截至 2023 年 11 月更新的 ESI 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共有 17 所高校 29 个学科进入 ESI 前万分之一学科。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程学和地球科学、浙江大学的材料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材料科学、上海交通大学的材料科学、江南大学的农业科学、南京农业大学的植物学与动物学、同济大学的工程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业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球科学是 2023 年新增学科。
长期以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在 ESI 全球排名中稳坐中国内地高校第一宝座,目前位居世界第 24 名。国科大的工程学在今年 9 月成为新晋 ESI 前万分之一学科;地球科学在 11 月成为新晋 ESI 前万分之一学科。至此,中国科学院大学拥有 6 个 ESI 前万分之一学科,超越清华大学成为拥有前万分之一学科最多的高校。
2023 年中国内地 ESI 前万分之一学科上榜最多的是工程学(10 个),其中,同济大学的工程学是与国科大的工程学同时在今年 9 月成为新晋 ESI 前万分之一的学科。此外,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材料科学成为 2023 年新晋 ESI 前万分之一学科,加上此前在榜的国科大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以总数 5 个成为 2023 中国内地 ESI 前万分之一学科上榜第二多的学科。

2023 中国内地高校 ESI 前千分之一学科名单

据统计,2023 年共有 48 所中国内地高校新增 59 个 ESI 前 1‰ 学科。其中,中山大学新增 3 个学科;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苏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郑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各新增 2 个学科;其他高校各新增 1 个 ESI 前 1‰ 学科。值得注意的是,多所非「双一流」高校进步飞速,首都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均有新增学科入列 ESI 前 1‰ 学科。

2023 年,中山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进步飞速,硕果累累。3 月,中山大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入列 ESI 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5 月,中山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跻身 ESI 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9 月,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总论成功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中山大学是今年新增千分之一学科数最多的高校。
截至 2023 年 11 月,中山大学 ESI 全球前千分之一学科共有 10 个,ESI 全球前百分之一学科有 20 个,在国际排名中位列第 95。这些优异成绩标志着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际学术生产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社会思想家阿尔文 · 托勒夫曾指出:「 科学不是一个 『 独立变量 』,它是嵌在社会中的开放系统。」 面向未来的学科建设,仍需要各高校密切关注未来社会的变化、捕捉发展规律,在科学与社会的交互过程中把握学科建设,发展出更多全球顶尖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