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名最成功的大学!上 985 全靠改了 7 次名?

2023-12-30 19:30 来源:微信公众号 - ShengWuXueBa 作者:艾思科蓝
字体大小
- | +

前阵子,一篇《中国高校改名发展史:改了名,我们就是一流大学了!》在高教圈火了,文章指出:


近30年来,中国大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合并改名史,1981~2010 年,全国 79% 的高校已经改了名或合并除了名;中国大学改名潮已经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


在所有改名的高校中,前后改名七次的中国海洋大学,被大家戏称为「改名最成功」的大学!甚至还有网友疑惑:能进 985,不是因为改名了吧?


当然,不是啊!



在山里的「中国每羊大学」


坐落在沿海城市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校如其名,是一所以海洋、水产学科为特色、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综合型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大家都以为在中国海大就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吧。但在 2022 年前,「老婆饼里没有老婆,中国海洋大学也没有海」。
中国海大一共有四个校区,现在的主校区在崂山风景区下,距离海边有十几公里的路程;鱼山校区则需要登高才能看到一栋栋高楼间隔中的海。又因青岛是比较缺水的城市,中国海大经常停水,中国海洋大学也被同学们戏称「中国每羊大学」。
不过,2022 年 9 月,随着中国海大第四个校区「西海岸校区」一期建成使用,中国海大终于有海了。这个新校区面朝大海,在这里生活学习的师生可以实现在校「观海听涛,弄潮逐浪」。


中国海洋大学的故事最早可以从 1924 年讲起,中国海大和大海的故事,则是 1929 年才开始的。
1924 年,中国海大的前身私立青岛大学成立,这是齐鲁大地上第一所国人创办的本科起点现代大学。校长是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学术界名流梁启超、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为名誉校董。此时,学校是没有海洋类科目的。
1929 年,在私立青岛大学的校址上,国立青岛大学成立。文学家、教育家杨振生担任校长,他不仅邀请了许多知名专家学者来任教,还提出新增海边生物学、海洋学、气象学等与海洋有关的学科,并重点发展海边生物学,希望将学校建设为中国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这就是中国海大「海洋特色」的开端,为后来中国海大海洋、水产特色学科发展以及青海成为世界著名海洋科教城市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国立青岛大学可以说是私立青岛大学与省立山东大学组建而来的,1932 年改名为国立山东大学。从此,中国海大和山大开始了长达 30 年的共同期。
这 30 年期间,国立山东大学与东华大学合并改名「山东大学」,学校的「海洋」特色和「海洋」学科力量也在不断增强,开启了中国培养高等水产人才的先河。
这里还要特别提到「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1934 年,他和妻子一同到学校任教,创建了动物系,与曾呈奎一起创办了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后来还倡议建立新中国第一个海洋机构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如今,这个研究所已经是全国顶级海洋科研机构了,推动了海洋科学的蓬勃发展。
童第周任教的这个时期,学者队伍中除了拥有王淦昌、童第周、汤腾汉这样的著名科学家;还有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老舍、王统照、游国恩、吴伯萧、洪深等中国光耀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教育界的名家大师。他们在这里任教、讲学或创作,从而使学校蜚声学界,形成了学校历史上的第一次人文辉煌。
1959 年,山东大学迁校济南后,在留下的海洋相关学科及教师人员基础下,中国第一所海洋高等学府 —— 山东海洋学院成立。自此,学校步入了独立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在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的 60 年代,国家仍十分重视海洋科教,斥巨资为学校建造了我国第一艘 2500 吨级的海洋实习调查船 ——「东方红」号。学校也不负众望,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海洋、水产科技人才,提供了大量急需的海洋、水产科技成果。

到了 80 年代,为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在保证海洋、水产学科发展的同时,学校促进其他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并先后入选了国家「211 工程」 和「985 工程」。2002 年 10 月,学校正式更名「中国海洋大学」,重新回到「国字号」高校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海大从建校到如今,前后改名七次,最后定名「中国海洋大学」是在进入「985 工程」之后而非之前。因此,网友们猜测中国海大是靠改名上的 985 并不成立。



有海的地方,就有海大人


如今,中国海大被称为「中国海洋高校中天花板的存在」。
学校的海洋和水产学科在四次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都是第一,这两个学科也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等 12 个学科入选 ESI 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 1%。
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和为国家战略科技发展提供力量。中国海大主持建设了我国地球科学领域首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 —— 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主持海洋领域首个国自然基金中心项目 —— 多场多体多尺度耦合及其对海工装备性能与安全的影响机制。
除了建有各类实验室,中国海大还拥有中国高校界独一无二的科考船队。包括 5000 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 3」、3000 吨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 「东方红 2」、300 吨级的 「天使 1」 科考交通补给船,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
同学们只要选课「赌」对了,就有机会在船上上课。海大网红课《海洋科考认知实践》就在「东方红 3」 号上进行,「东方红 3」 号被誉为胶州湾海域的海洋强国建设「国之重器」,是中国海大自己的船!
同学们可以在船上「吃住学行」两天一夜,航程中既有海洋安全应急演练、科考船参观,又有专家主题讲座、海洋调查活动,学生更有机会进行仪器实操,感受大国重器上先进的海洋科考设施。


如果不能「上船」学习,也不用失望,因为中国海大新校区的图书馆里就有一艘「船」,名为「创想之舟」,内部规划有观景区域和咖啡厅等,寓意「学海泛舟」。

建校 99 年,中国海大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海洋事业的领军人物和中流砥柱。「神舟」飞天、「嫦娥」奔月、「蛟龙」探海、极地科考、亚丁湾护航、辽宁舰入列、南海守礁、蓝色经济蓬勃发展 —— 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海大人的身影。
据统计,毕业生中已有 14 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 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 75 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日本排核污水,中国海大上热搜!



细细盘点,中国海大为我国海洋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
1946年  建立国内高校第一个海洋、水产研究所,第一个水产系 1960年  在物理海洋学和海洋生物学专业招收我国第一批海洋学科研究生 1980年  成立我国最早从事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机构 1981年  物理海洋学成为我国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被批准全国首个海洋化学硕士授权点 1985年  授予了我国第一个海洋科学博士学位 1986年  被批准全国首个海洋化学博士授权点 1996年  成为首个取得海洋科学所有专业博士点的高校 1998年  成为首个海洋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点 首创国内高校第一个海洋、水产研究所(1946年) 实施全国首次海洋普查

实际上,只要和「海」沾边的领域,中国海大一个都 「 没放过 」,还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第一个扇贝养殖新品种「蓬莱红」;第一个红藻新品种「981」龙须菜;第一个耐高温海带新品种「荣福」海带;第一个牡蛎新品种长牡蛎 「海大 1 号」;国际上首个全基因组选择技术育成的水产品种「蓬莱红 2 号」;我国第一个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PSS);构建我国第一个海洋特征寡糖糖库;主持编纂我国第一部大型海洋药物典籍《中华海洋本草》;主持设计世界最大全潜式网箱「深蓝 1 号」等等......


在今年日本宣布将核废水排入大海后,中国海大发文《我们不能失去海洋!》引发关注!
「海洋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日本将核污染水一排了之,同时也将自己置于国际被告席,必将长期受到国际社会谴责」

这篇文章出现后,中青报一同转发,多所海洋大学学子附议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在了解了中国海大的实力后,中国海大为何具有如此号召力,也终于找到了答案!
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几十年来,海大人一直在践行着校训,向世界展示中国海大的风采。正如老院长文圣常院士曾经的解读一般:「 海大有容、纳贤礼士、百舸扬帆、川流不息;取经求法、则明理析、行云流水、远无不及。」
参考文章:1. 新华视界-《中国海洋大学:我在山海间,等风也等你》2. 中国海洋大学-《为什么要报考中国海洋大学?》3. 青岛主城-《生日快乐!中国海洋大学,长在青岛身体里的 「 海 」》4. 刺猬实习校招-《中国海洋大学上热搜,这所 「 末流 985」 低调到让人害怕!》5. 中国海洋大学-《选修课的天花板!海大这门 「 网红课 」,火了!》6. 中国海洋大学-《海景图书馆,海大安排上了!》

编辑: 王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