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最重要的是什么?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赵东元的答案只有一个字:爱。

赵东元: 化学就是「造化」, 科学需要「独立」与「爱」
12 月 28 日, 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在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从古希腊哲学出发, 回顾了化学科学发展的曲折历程, 分享了他对科研工作的深入思考。
赵东元表示, 化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人类在探索物质的起源和组成过程中经历了从炼金术到现代化学的蜕变。作为一名化学家, 需要具备想象力和勇于探险的精神。正是化学家们一代又一代的探索, 才逐步揭开了物质变化的奥秘。
在分析科学发展历程时, 赵东元强调科学需要「独立」的思维。每一次科学突破, 都来自于极少数人对常识的质疑和反思。正确的选题方法, 勇于质疑权威, 科学合作与道德, 都是驱动科学进步的关键。
赵东元还着重介绍了自己在介孔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他带领团队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相关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科研的应用价值, 赵东元表示基础科学研究不能只看眼前, 而要解决好基础问题, 未来应用才可能更广。
在分享科研愿景时, 赵东元提出了一系列化学前沿难题, 表示仍需不懈努力。他还关注人工智能对科研带来的冲击, 正在带头探索两者结合。面向未来, 赵东元期待培育和践行「只问是非, 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