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领域的袁隆平」、「蝙蝠女王」……这届落选的院士候选人,他们的研究都不简单

2023-12-12 17:33 来源:微信公众号 - ShengWuXueBa 作者:STDX
字体大小
- | +
上个月 22 号,随着中国科学院网站、中国工程院网站分别揭晓 2023 年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共 59+74 名顶尖科研人才,将那枚可谓我国科研领域最耀眼的荣誉勋章 ——「院士」头衔,摘于手中。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图片来源:中国工程院官网
本次当选的院士中,倍受社会舆论关注的当属曾「三次陪跑」的颜宁老师,终以 45 岁的「年轻」年龄摘得桂冠。
而除了颜宁老师这样的「新锐力量」外,更多的则是资历深厚的「中流砥柱」们 —— 本年度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唯一的女性科学家金梅林老师,默默在动物疫苗这样相对冷门,不受关注的领域内耕耘四十余载,如今终以 68 岁高龄当选,也是实至名归。
图片来源:知乎
总之,无论以什么身份、年龄、领域当选,「院士」这一头衔本身就已经足够具备说服力了 —— 它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学术界的顶尖水准,引导着我国科研发展的走向;而能够得到这一头衔的人,也几乎可谓触到了各自领域的天花板。
不过,在我们为这些当选院士恭喜喝彩时,也不要过于迷信这一头衔的意义 —— 太多太多非院士身份科学家在各自领域所做出的贡献,比起一众当选院士来说完全毫不逊色的。

「无冕之王」
其实,回顾我国那些顶尖的科学家们,大多数都不曾有过这一头衔。
不过,虽然未曾拿到院士头衔的科学家大有人在,理由也不尽相同:年代太久、条件不符、主动退出 …… 但在为他们感到惋惜之余,还有不少本次参选时众望所归地进入候选名单,却又最终遗憾落选的科学家,他们也许在科研领域早就达到了「院士」水准,却仅差一步之遥与最终的当选失之交臂,着实令人惋惜。
例如本次呼声很高的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河南科技学院茹振钢老师,身为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致力于小麦育种科研与教学工作四十余年,曾于 2013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一名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人民科技工作者。
图片来源:央广网
其培育的「百农矮抗 58」小麦品种,截至 2014 年夏收,累计种植 2.6 亿多亩,增产小麦 107.1 亿公斤,增产效益达 200 多亿元,曾被誉为「黄淮第一麦」;而后的「百农」系列品种亩产更是已经达到 750 公斤左右。有人曾如此评价茹老师:「全国每八个馒头中,就有一个来自他培育的小麦」,被誉为「小麦领域的袁隆平」
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官网
茹老师此番落选,也引发了许多网友的惋惜和感慨 —— 他已经是第三次落选了。有人猜测或许是因为茹老师的第一学历是中专,可能是他在论文发表方面相比其他候选人弱势几分;但无论怎样,茹老师在许多人心目中都俨然担得起「院士之名」。
图片来源:知乎
在社交媒体上呼声很高的还有东北大学张化光老师,在控制学科领域堪称「大满贯选手」—— 曾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却连续五次参选中科院院士遗憾落选。
图片来源:百度
更可惜的是,由于张化光老师在 2019、2021、2023 年连续三次参选落选,依照评选机制将无法参与下一届 2025 年院士评选;而若等到四年后,届时已是 67 岁的张老师即便有幸捧得荣誉,这条战线也实在拖了太久太久。
图片来源:知乎|网友对张老师最直白的评价
类似这样的遗憾着实不在少数。例如有媒体统计,本次进入两院候选人名单的 8 名「80 后青年才俊」候选人在最终环节集体落选;又比如四位来自民营企业 —— 百度、比亚迪、宁德时代、华为的候选人,亦统统未能正式入选 ,还有在疫情期间做出卓越贡献的「蝙蝠女王」石正丽……
但纵使落选的遗憾有千万种理由,这些未能当选院士的科学家们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贡献,是远远要比一个荣誉头衔来得更有意义的。

星火之光
其实,当我们回看本次院士评选,乃至以往的任何一次评选,都能听到许许多多遗憾的声音;而很多时候,那些没能成功当选的候选人们,也真的只是差了一点点运气和时机。
且「推荐人不能满 80 周岁」、「候选人连续落选三届需要停选一次」等规定也会使得那些年龄稍长的候选人身处劣势。
而在本次的院士评选中,也逐渐对评选流程进行优化调整。2022 年 9 月 6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会议专门强调了要注重在重大科学研究和国家重大工程中选拔院士,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防止增选中的不正之风。
不过,正如本次当选中科院院士的香港科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所言:
作为科学家,我们能做的就是做最好的研究,人家给不给我们奖项是我们自己控制不了的。既然控制不了别人,那就把握好自己,做最好的研究,成果迟早会出现的。
对于本次顺利当选的院士们,我们理应送上诚挚祝福,他们也将在未来的日子里,带着这份荣誉继续全力推进我国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
不过,经过层层筛选的院士们自然是科研界的翘楚之辈,但还有那些许许多多未曾享受如此荣誉的科研工作者,他们也同这些院士一样,在各自的领域中平等地贡献着自己无价的力量。
我们不能将这一头衔「过度神化」,更不能将目光狭隘地局限在头衔之上。他们的光芒就像是夜空中的皎白的月光指引着人类向前的方向,但是也不要忘记,在月光之外,还有无数的璀璨繁星,闪耀着独属于自己的微光,共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


编辑:GrayPlus题图来源:网络投稿合作:jiangjiahui@dxy.cn

编辑: 王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