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 Thomas Südhof 今年有 3 篇论文遭质疑深陷学术不端

2023-10-25 18:35 来源:微信公众号 - ShengWuXueBa 作者:龙燕婷
字体大小
- | +

2013 年诺奖得主 Thomas Südhof

导读



2023 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仍在火热讨论之际,一位曾获该奖项的学者却陷入了「学术不端」质疑:有人提出他的论文数据不严谨,有人指责其数据造假。


2013 年,Thomas Südhof 因发现细胞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近两年 Südhof 的论文都备受争议,今年,Südhof 共有三篇论文被期刊标记或更正。



 
10 月 19 日,诺奖周刚过去不久,曾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 Thomas Südho 教授却因一项今年年初发表的研究论文,深陷造假风波。
Thomas Südhof 是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理学及神经外科教授,2013 年他因发现细胞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这一发现离不开其早期对轴突蛋白 2(neurexin-2)和其他轴突蛋白(neurexin protein)的研究。

今年 3 月 24 日,Südhof 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是与轴突蛋白 2 相关的论文。从这篇论文不断被指出的问题来看,其数据的真实性存疑。01

一场持续的论文争议


10 月中旬,Südhof 在 PubPeer(一个同行评审的论坛)上发帖,承认 「与现有的原始数据相比,这篇论文的原始数据存在重大不一致,我们对此感到困惑。」
而在此之前,该论文自发表以来,就经历了多次的「质疑与回应」。
在这篇论文中,Südhof 研究团队使用光学显微镜发现,从培养的小鼠海马神经元中删除轴突蛋白 2(neurexin-2),会增加囊泡型谷氨酸转运蛋白 2(vGluT2)和同源盒蛋白 1(HOMER1)所测量的兴奋性突触的数量,并增强微小兴奋性突触电流(mEPSCs)信号的传导。
该论文发表后不久,有质疑者在 PubPeer 论坛中指出:「文章补充文件中的电子表格中存在重复数值,这些数据量化了囊泡型谷氨酸转运蛋白 2(vGluT2)、同源盒蛋白 1(HOMER1)以及微小兴奋性突触电流(mEPSCs)的水平。这些有问题数据还为研究中图 2、图 5 和图 6 中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 」。
简单来说,就是有人发现了研究中数值重复的问题,而这些重复的数据作为实验的基础数据,对研究结果产生了影响。
为此,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Südhof 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 Pei-Yi Lin 当即作出了回应,在 PubPeer 论坛上发布了新的电子表格截图,称之前发表的文件不是 「最新版本」。
之后,双方在 PubPeer 上拉开了「口水战」,其中包括数十条评论的来回,还有来自其他观察者的帖子,提出了潜在的数据问题。
论文打假人、物理学家 Maarten van Kampen 在 6 月份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对此进行了详细描述。van Kampen 表示,Lin 提供的更新电子表格可能是 「捏造的」、「多个数据点具有相同的十进制,是不太可能的。」
直到 8 月份,Südhof 教授才发帖称,他的团队已 「向 PNAS 提交了一份勘误表,以纠正实验记录。」02

PNAS编辑部的回应


关于人们对 Thomas Südhof 研究数据真实性的讨论,PNAS 发言人 Prashant Nair 称该期刊已经关注到了这件事。
根据 PNAS 科学编辑委员会(Council of Science Editors)的说法,编辑表达的关注并不能撤回或纠正一篇文章,但可以用来提醒读者们「注意可能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这是 Südhof 今年第三篇被期刊标记或更正论文。
这篇论文在 PubPeer 上有人提出质疑后,由 Südhof 领导的另外两篇论文也已被更正。
10 月 2 日,他们更正了于 2019 年在《细胞生物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主要涉及 neurexin-1 研究中的一张图,勘误声明称该图显示海马区和大脑皮质的样本蛋白的印迹「与其他同时成像的相似印迹混淆了」;
今年早些时候,他们也因 2022 年《自然 · 通讯》上的一篇论文一个源数据文件中的复制和粘贴错误而发表了更正。
近两年,Südhof 的论文备受争议,PNAS 主编 May Berenbaum 针对其中引发的讨论已经发表了两份关注声明。03

近年,诺奖得主的论文屡遭撤稿


论文被质疑的诺奖得主并非只有 Thomas Südhof。
去年 9 月 2 日,塞门扎就因「图像数据」问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 4 篇论文被撤回,主要问题在于数据重复以及图片拼接。
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被撤回论文的,还有琳达 · 巴克(Linda Buck)、弗朗西丝 · 阿诺德(Frances Arnold)等人。
由此看来,学术诚信仍然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Nobel laureate’s study earns expression of concern over data integrity issues. Spectrum


编辑: 王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