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在大学教书工资比最低标准还少,Science 呼吁重视学术劳动剥削

2023-10-12 18:04 来源:微信公众号 - ShengWuXueBa 作者:生物学霸
字体大小
- | +
博士,作为学历的制高点,在以往这个头衔所带来的光环与资源都是最为优质与丰厚的。这也激励着无数学子前仆后继。
然而,当博士怀揣对知识的热忱投身学术,却在课程之间疲于奔命,福利微薄,没有保障,工资极低。在零工经济时代,是继续等待希望渺茫的长聘,还是及时止损另图高就?
或许有人会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但这就是当下美国高校「青椒」生存困境  。
我们往往以为外卖员才是零工经济的代表,但在美国,大学教职的分配也逐渐零工化。一位名校毕业学富五车的博士,把上课时间、课前准备工作和课后打分的时间计算在内,可获得的收入甚至还没有达到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零工经济席卷而来,冲击着大学教职的分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学教授的工作已经被彻底改变了 —— 而且是更糟糕的改变。美国的学院和大学旨在为学生服务,并通过终身教师的长期工作、研究和稳定来创造知识,但今天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被兼职人员所主导。而现在,据一些调查显示,多达 70% 的美国教授在课程之间疲于奔命,福利微薄,几乎没什么保障,而且工资极低。
一条看不到任何希望的职业道路,其不利后果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按需而作」的生存状态对一个人的打击折磨是多重的。
首先,这些临时岗位的科研人员或教职人员没有任何发言权。学术自由是学术生活的基础,但较真起来,这一基础对「临时工」而言是遥不可及的。
坎达丝是某研究型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她讲述了自己和同事所遭遇的「封口」 经历。


我想说,人们管博士后叫“特殊的地狱模式”,可更要命的是——“老板”就是那个恶霸。我之前也和愚钝不堪的人共事过,但在这里,我们饱受言语上的骚扰和贬低,对方总是带着居高临下的口吻跟你说话。他们觉得我们一无是处:“博士后干不出什么好事儿。”我们的确接手了那些最低端的活儿。我想申请资助,想做一些有利于学生的事情,这时我老板会立马提醒我——她可以让我变成临时工,我就享受不到任何福利待遇。他们还打趣说,博士后就是一种制度化的奴役,这种充满内涵的段子成为这儿的家常便饭。在研究生院时,我整天教书育人,那时真觉得自己属于这个群体。但在这儿,他们把博士后当吸血鬼,好像我们这群人只知道索取、索取、不停地索取,我们要榨干他们所有的资源一样。可是,我们也带来资源啊……另外,所有的资助项目都特别在意等级秩序。就连介绍成员组的时候,带头人也总是被介绍成“某某博士”,而博士后就不配这么称呼似的。我心想:“我明明也是博士啊……”——《学历之死:美国博士消亡史》
这是来自美国作家赫布 · 柴尔德里斯(Herb Childress)的新著《学历之死:美国博士消亡史》中的片段,他指出,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的许多力量共同推动了这种转变,向我们展示了竞争所造成的损害,不仅对兼职教师本身,而且对学生、长聘教师、行政部门以及国家都是如此。当我们把教育工作者当作绝望的临时工来对待时,怎么能说自己重视高等教育呢?



本书克制慎重而又充满激情,文本源于事实,语惊四座。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李钧鹏评论这本书时说道:「这不仅仅是规模庞大的博士如何就业的问题,更是大学生能获得什么样的教育的问题,是我们都珍视的『象牙塔』会走向何方的问题。」
打开这本书,视乎读者的处境和心态,它可以是真诚并残酷的博士劝退指南,也能成为「青椒」以及每一位在大学内感到压迫、迷失的被剥夺者或不适群体的生存指南,更好地理解你的所在,然后成为你自己。
作者介绍:
[美]赫布·柴尔德里斯(Herb Childress)
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环境行为学博士。2013 年以前,曾于波士顿建筑学院担任研究与评估主任;更早则是在杜克大学担任梅隆讲师与写作中心副主任。现为万花筒集团合伙人,这是一家基于民族志的咨询公司。著有《背叛的风景,欢乐的风景》《博士字典:关于博士和教师生活你所不知(但应该知道)的词汇表》等畅销书。
译者介绍:
杨益,自由译者,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曾任诺思国际教育(UKEAS)北美留学部总监、美国海外学习基金会(Study Abroad Foundation)上海办公室咨询顾问等职。
媒体评论


The Adjunct Underclass  一书目前看起来属于一种公认的流派,即众所周知的「辞职文学」(quit literature 这个词并没有充分反映人们觉着自己实际上是被迫离开这个行业的程度)。赫布 · 柴尔德里斯有一种让熟悉的套路重新焕发活力的方式。他把兼职教师比作被国家特许经营压垮的地方汽车修理工、被迫与 APP 打交道的出租车司机以及在超党派时代试图维持生计、转型为「内容提供商」的记者。他将兼职人员描述为「减震器」,并将他们的处境与「孟加拉国服装场工人的不可见性」相提并论。…… 在柴尔德里斯这本书的最后几页,宣言焕然冰释,我们得到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回忆录的惊鸿一瞥。…… 


学者经常以一种洞察世事、超然物外的语气交流,往往超越了情感上的争论。地平线的设计虚无缥缈,跟随着他人的奇思妙想而迁徙,并不断漂移到遥不可及之处。

——New Yorker


The Adjunct Underclass 是一本充满力量和情感的读物,柴尔德里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分析,并在书的结尾讲述了「后果」,他讲述自身为从事有意义的工作付出代价,最后却成了那些被推土机推到岸上的腐烂的尸体堆中的一员。


——Inside Higher Ed


The Adjunct Underclass 是一本称职的学术指南,解构并分析了令人困惑的行话,审视了教师群体的现实情况,敦促我们以价值观为中心,引导大众更加公平地对待教师群体。这本书以一种有意义而可触及的方式推动了关于学术劳动剥削的对话。

——Science


The Adjunct Underclass 是一本绝对极其精彩的书。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对当前美国高等教育生态中非终身制教师所受到的剥削的批判性分析。但我这样描述太过平淡而无趣,根本无法捕捉到这本书文字间所蕴藏的张力。文本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但是一样的精彩、有趣、令人愤怒而饱含讥讽。它告知读者、吸引读者、激怒读者又娱乐读者,从让人眼前一亮的序言到引人入胜的结尾,柴尔德里斯从未让读者失望。


——David F. Labaree, author of A Perfect Mess: The Unlikely

Ascendancy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在 The Adjunct Underclass 一书中,柴尔德里斯带领读者走进高校的走廊、停车场和壁橱,向我们展示了教育部门依赖低报酬的临时工的情形 …… 柴尔德里斯既有远见卓识,又注重实效,他以人性对抗不公,将讽刺与个人传记相结合,只会指责那些没有勇气为我们中最脆弱的群体发声的人。

——The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生物学霸投稿征集活动持续进行

好文不怕贵,舍得给稿费

如果你有优秀的作品或者合适的选题均可联系我们

只要被采纳,都能获得丰厚的稿费~

投稿邮箱:jiangjiahui@dxy.cn

合作微信:xuebajundxy

此外可为课题组代发研究宣传,招聘启事等




编辑: 王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