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圈有一个不成文的「共识」:饶毅一出,就是大事。
2023 年 7 月,饶毅教授在其公众号上发表了《感谢上海法院: 二审驳回耿美玉上诉》。持续数年的饶毅教授打假被告案件告一段落。
这场大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19 年 12 月 29 日。这一天,绿谷制药宣布「九期一」在国内正式获批上市。「九期一」这个商品名来源于其代号「GV-971」。该药物的获批,在沉寂多年的阿尔茨海默症领域激起了一场巨浪。一方面是全球数千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亟需一款新药,「九期一」一度一药难求;另一方面是 971 魔幻般的研究历史让业内人员纷纷质疑。
饶毅在 Cell Research 发表的质疑文章
图片来源:Cell Research
作为神经学领域的专家,饶毅对 971 的抨击尤其猛烈,曾先后发表多篇文章质疑 971 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 971 获批之前,一封署名为饶毅的实名举报信在网络上流传。其中指出耿美玉文章中关于 971 的一些数据「不造假是不可能的」。在 971 获批后,饶毅老师在《Cell Research》刊文再次将 971 带入大众的视线。而耿美玉则将饶毅老师告上法庭,认为饶毅老师的举报不实,侵犯了其名誉权,要求「被告饶毅在个人微信朋友圈、《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及《文汇报》显著位置发布道歉声明,每日发布一次,时间持续十五日,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该请求在 2021 年一审被驳回,耿美玉不服一审判决再次上诉。随后饶毅老师多次在公众号发文质疑 971,直到 2023 年 7 月该案件二审耿美玉再次败诉。饶毅老师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与坚持,获得了初步的胜利,随后也还在不遗余力地打假「九期一」。
此前,饶毅教授也多次因为揭露国内科研学术不端事件进入大众的视野。
2021 年,饶毅在本人公众号「饶议科学」上发文《正式举报林-裴 (1999) 论文涉嫌学术不端》,正文显示为其直接转发给裴钢等人的举报信。
2023 年 5 月 31 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当天,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饶议科学」发布《院士选举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贿赂上交》一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王晓东曾对饶毅有一个评价:
「饶毅是一个 Man of Principle,君子谋道,和机会主义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反义词。」
像饶毅教授这样敢于揭露学术圈现状,维护学术正义的人,我们将他们称作学术界的「吹哨人」。
而在大洋彼岸,有一位微生物学家在做着与饶毅教授类似的事。
「打假女王」对簿公堂
如果说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打假范围最广的「吹哨人」,比克大魔王-伊丽莎白 · 比克(Elisabeth Bik)当仁不让。自幼对「重复的特征」非常敏感的伊丽莎白,可能从未想过自己这种天赋将被用于学术打假。
图片来源:Science Integrity Digest
2013 年,伊丽莎白发现自己的一篇论文被她人剽窃,自此开始痛恨起学术不端行为。2014 年的一个深夜,她在一篇名校发表的论文中发现了重复使用图片以及 PS 图片的情况,而她「找相同」的天赋很快让她发现不少论文中都有这样的问题。为此,她开始在社交媒体,Retraction Watch 以及 Pubpeer 上大量指出有学术不端嫌疑的文章。并最终在 2016 年辞去自己在斯坦福大学的职位,全职进行学术打假。
据统计,伊丽莎白共打假超过 4000 篇学术论文,其中不乏学术大牛的著作。Science 与 Nature 对伊丽莎白的行为进行过多次报道。伊丽莎白曾曝光 400 篇由中国「论文工厂」批量造假产生的论文,在国内学术圈引起轩然大波。除此之外,她还在曹雪涛院士的多篇论文中发现了学术不端行为,亦引发了国内媒体的广泛报道。
Science 对伊丽莎白案件的报告
图片来源:Science
2022 年年底,伊丽莎白盯上了时任斯坦福大学校长的马克・泰西耶・拉维涅(Marc Tessier Lavigne),发现他此前发表在 Nature, Science 以及 Cell 等顶级期刊上的研究存在数据篡改、重复使用图片等学术不端行为。这些污点在斯坦福大学引起众怒,学生要求学校彻查这位名校校长的学术不端行为。拉维涅最终因为坐实其论文中存在学术不端,于 2023 年引咎辞职。
图片来源:Science
伊丽莎白在 2022 年与 2023 年破获了多起大案,但在 2021 年时,她却因打假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的传染病领域顶流学者迪迪埃 · 拉乌尔(Didier Raoult)被告上法庭。拉乌尔指控伊丽莎白的打假行为对其构成了骚扰,并以启动众筹的名义进行敲诈。但在经过媒体曝光后,数千人进行为伊丽莎白请愿,反对超出学术范畴的任何攻击与报复。民众的意愿获得了最后胜利,对簿公堂的情况得以避免。这也并不是伊丽莎白第一次被告,作为职业「吹哨人」,伊丽莎白时常会受到诉讼威胁,但或许是因为起诉人自己理亏,最终均未起诉成功。
作为全职打假人,伊丽莎白没有来自上级的压力,她可以随心所欲进行打假而不受到科研机构与学术大佬的限制,但并不是每一位「吹哨人」都能像伊丽莎白一样全身而退。
「人造气管」的另类受害者
2023 年 6 月,随着保罗 · 马基亚里尼(Paolo Macchiarini)锒铛入狱,被判 2 年零 6 个月监禁,震惊再生医学领域的「人造气管」造假案终于告一段落。
通过捏造数据与提供欺骗性的图片,保罗在《柳叶刀》等顶级期刊刊登了关于其「人造气管」拯救晚期癌症患者的重磅论文。先后共有 8 名患者因为保罗夸大、捏造的疗效接受了「人造气管」移植,其中大部分在移植后丧命。错误的治疗方式让这些病人失去了接受了其他治疗的机会,「人造气管」不仅没能拯救他们,反而加速了这些受试者的死亡。
图片来源:LINA ALRIKSSON/ALAMY
尽管最终一锤定音将保罗拉下马的,是一位名叫 Bosse Lindquist 的瑞典记者。但有四名刚正不阿的学者,在成为「吹哨人」的过程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是「人造气管」造假事件中的另类受害者。
从 2013 年开始,以 Karl-Henrik Grinnemo 为首的四名医生与学者就开始质疑保罗的一些行为。没想到保罗恶人先告状,凭借自己如日中天的地位指控 Karl-Henrik Grinnemo 剽窃其数据进行基金申请。Grinnemo 等人因此被学术界孤立,再也无法申请到经费,实验室一度濒临倒闭。
四人花费了大量时间搜集保罗造假的证据。如果不是他们的坚持,或许会有更多患者因为接受「人造气管」移植丧命。但他们因为质疑保罗被保罗和他的支持者打压,度过了最痛苦的三年。尽管 Grinnemo 在保罗被开除后被平反,但四个人至今深陷泥潭。作为保罗的合作者,是他们最早指出了保罗的问题,但现在依旧有人认为他们需要为与保罗一起进行了「人造气管」的研究负责。
学术圈需要「吹哨人」
学术不端行为,影响着每一位科研工作者。世界上,也不止数据造假这一种学术不端行为需要被「吹哨」。剽窃与不当署名等其他行为也严重损害了每一位安分守己的学者利益,包括你我。
2019 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博士生陈慧祥在实验室自缢身亡,由于他无法承受自己发表的论文中存在剽窃与伪造数据的行为,但又不得不在导师的胁迫下发表了这篇论文。在撤稿被导师拒绝后,陈慧祥选择了以死明志,成为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又一位受害者。
2020 年,天津大学化工专业研究生吕翔写 123 页长文举报导师造假。指出其导师张裕卿发表的论文中不仅存在剽窃、捏造数据的现象,还将其女儿强加为文章的第一作者,极大得侵害了其他论文作者的权益。尽管其导师所作所为如此恶劣,吕翔也只敢在退学后才敢站出来当一位勇敢的「吹哨人」
图片来源:For Better Science
除了良心不安与学术成果被掠夺,学术不端行为还在全方面影响着所有人。没有人希望自己数年的辛苦付出,是建立在前人造假得到的数据之上。此前曝出干细胞皮耶尔在心肌干细胞领域的多篇开山论文造假,心肌干细胞根本不存在导致整个领域的崩塌。大量该领域的研究生夜不能寐,数年努力付之东流。
往更大了说,造假者通过编造的数据以更快的速度,发表更好的论文,同时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与资源,劣币驱逐良币,损害了科学发展的进程;诸如心肌干细胞级别的造假事件,导致了数以亿计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经费浪费;如若诸如「人造气管」的重磅疗法或者药物发生造假,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还可能直接导致患者丧命或者贻误最佳时机。
尽管成为学术打假「吹哨人」需要扎实的学术功底,也可能受到打击报复。但我们不能否认「吹哨人」在学术生态中无可替代的价值,也期待有越来越多的科研人能够敢于吹哨。同时,学术圈与科研机构也应该建立起合理的制度,对「学术不端吹哨人」进行保护。
我们不愿看到「伊丽莎白」们因吹响哨声而对簿公堂,更不愿看到「陈慧祥」们用死亡捍卫学术的纯净,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参考资料: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Elisabeth_Bik
2,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17/03/24/three-tough-years-macchiarini-whistleblower-cleared-previous-charges/
3,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macchiarini-guilty-misconduct-whistleblowers-share-blame-new-karolinska-institute
4,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scientists-rally-around-misconduct-consultant-facing-legal-threat-after-challenging
生物学霸投稿征集活动持续进行
好文不怕贵,舍得给稿费
如果你有优秀的作品或者合适的选题均可联系我们
只要被采纳,都能获得丰厚的稿费~
投稿邮箱:jiangjiahui@dxy.cn
合作微信:xuebajundxy
此外可为课题组代发研究宣传,招聘启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