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网、高分子科学前沿
7 月 21 日凌晨,曾经火遍全网的张安琪在 Science 上发表了 「Ultraflexible endovascular probes for brain recording through micrometer-scale vasculature」。今年刚满 30 岁的她,是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10 年前,她曾以 「 门萨女孩 」「 复旦学霸 」 的称号走红网络。19 岁实现经济独立,「 月入 5 万 」 成为许多同龄人耳熟能详的励志传奇。
2010 年,张安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大一时,她参加 GRE、TOEFL、六级考试,结果接近满分。年仅 19 岁的她,便成为了新东方最年轻的托福教师。从大二开始,她更是国家认证翻译,还加入了中国翻译协会学生会员。后来成为 「 门萨俱乐部 」 会员,还有 5 年的专业模特经历。
据说当时张安琪凭借英语兼职一个月收入就能达到 5 万元。
童话般流传的故事随着她本科毕业戛然而止。
那年,她以全额奖学金赴美国哈佛大学读博!师从美国四院院士 Charles M. Lieber!自此很少再在社交网络上发声。
2020 年,张安琪进入斯坦福大学鲍哲南院士的实验室,师从鲍哲南和 Karl Deisseroth 两位教授,开始了自己的博士后研究。
她的科研工作一直在稳稳进步,正如她所说的,「 科研是我决定终身从事的工作,读博后想做一名教授,专心追求我的学术理想。」
鲍哲南(左)、张安琪(右)
这篇论文探索的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 2040 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将会取代癌症,成为人类第二大致死疾病。这是由于神经退化而导致患者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典型的有帕金森综合征、老年痴呆症、渐冻症、亨廷顿舞蹈症等。然而面对这些疾病,人类迄今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
张安琪的这篇论文,可能为人类对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武器库,增加一柄小巧而轻灵的 「 宝剑 」。
她带领团队开发了一种 「 比头发丝还细 」 的血管内神经探针,可植入啮齿动物大脑中直径 100 微米以下的血管中,由于质地柔软,不会对大脑或血管造成任何损伤。更令研究人员欣喜的是,该探针的免疫反应极小,且能在体内长期稳定存在,很有希望用于检测和干预神经系统疾病。
题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