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坦福大学董事会主席 Jerry Yang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董事会已经接受这份辞呈,并认为这的确符合校方的最大利益。斯坦福大学古典学和欧洲史教授、芝加哥大学前教务长 Richard Saller 将于 9 月 1 日起担任临时校长。Marc Tessier-Lavigne 继续保留斯坦福大学生物学教授的职位。

调查结论是「导火索」
去年 11 月 29 日,斯坦福大学正式对当时深陷学术不端漩涡的校长 Marc Tessier-Levigne 展开调查。调查重点是他于 2001 年到 2008 年分别刊登在 Science、Nature、EMBO 上的几篇论文。校方将根据审查和调查学术不端行为的正常程序,对论文进行评估。校长表示支持,并将非常积极地配合调查的开展。
在 7 个月多的调查中,前联邦法官 Mark Filip 和 5 名科学家领导的调查委员会调取了 50000 多份文件,结合图像专家的分析和与期刊的通信,以及数十次采访,委员会认为 Marc Tessier-Levigne 校长没有参与任何欺诈或伪造科学数据的行为。具体而言,调查委员会没有在问题严重的 12 篇论文里发现校长存在学术不端,也没有发现他知道或容忍实验室中的学术不端行为。
在 7 月 19 日宣布辞职的公开信中,Marc Tessier-Levigne 对调查委员会的结论表达了感谢,也为自己进行了申辩。

Marc Tessier-Levigne 认为 12 篇论文中有 7 篇自己是非主要作者,所涉及的图像问题均为主要作者的实验室中产生。调查结果也表明,对这 7 篇论文,Marc Tessier-Levigne 并不知道研究数据有任何错误或被人为篡改。
对于另外 5 篇身为主要作者的论文,Marc Tessier-Levigne 专门在自己实验室的网页上撰写了特别说明,除了讲清数据来源和发文经过之外,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 撤回 3 篇问题严重的论文,更正另外 2 篇。

Marc Tessier-Levigne 认为调查结论不仅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同时也将促使自己重新评估实验室现有的流程和控制措施。他自我检讨说实验室的运营一直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信任学生和博士后,相信他们提供的数据是真实且准确的,所以没能限制这类事情的发生。今后,Marc Tessier-Levigne 将进一步加强管理,特别在研究结果发表前,会更系统地核查原始数据,确保此类问题不再发生。
此次报告可以说对 Marc Tessier-Lavigne 并不严厉,非常关键的一点,报告称没有证据表明他本人操纵了所审查论文中的数据,也没有证据表明他当时知道这些数据操纵行为,但他「无法提供充分的解释」为什么他没有及时纠正这些数据。
推动审查进行到底的「英雄主义」
去年 11 月,斯坦福大学的学生记者在 The Stanford Daily 上撰文称,Marc Tessier-Levigne 校长在与合作者共同撰写的论文中,使用了疑似篡改的图片。报道还特别采访了多位专家,他们均给出了相同的且不利于校长的结论。多个媒体跟进,Science 也对学术圈爆出的大瓜进行了报道。

尽管展开调查的消息来自斯坦福,但对 Marc Tessier-Levigne 的核心指控最初可追溯至知名的匿名同行评议网站 PubPeer。
早在 2015 年 10 月,就已有匿名评论者对 Marc Tessier-Levigne 发表在 Nature 和 Cell 上的两篇论文分别提出质疑,认为存在图片重复使用的情况。随后几年,在 PubPeer 仍断断续续有对 Marc Tessier-Levigne 论文的质疑,但始终没掀起惊涛骇浪 —— 直到 Elizabeth Bik 进场。

她从去年 3 月起相继对 Marc Tessier-Levigne 的几篇论文进行了点评,找到不少证据,她认为:图片操纵似乎非常明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说:这些论文中似乎有很多明显的错误,而且一些图片的复制有误导结论的意图。
论文的问题也引起了期刊的注意。EMBO 杂志专门在 PubPeer 上回复道:期刊已关注论文中的问题,并正在对此展开调查。

Bik 的点评得到了 Marc Tessier-Levigne 合作者的回应。EMBO 论文的作者之一 Valérie Castellani 在 PubPeer 上刚刚给出回复,他委婉地指出某些图片并不相同,也承认有些数据图在汇总数据时出现了错了,但他强调说:这些错误并不会改变论文对数据的解释。

随后,Valérie Castellani 还单独回复说这项研究是在他成为 PI 的初期完成的,Marc Tessier-Levigne 为其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帮助,但并没有对数据和论文做出贡献,因此他特别声明,论文中的问题由他自己负全部责任。
Valérie Castellani 的诚恳帮 Marc Tessier-Levigne 赢得不少同情。当然,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尚未可知。
不过 Marc Tessier-Lavigne 确实也不是死活不认账的无赖大佬,在文章发表后经人指出问题后他也主动联系期刊想要勘误。
一篇论文在 2001 年发表于 Cell 后,同行向他指出文章有问题,Marc Tessier-Lavigne 表示会联系期刊做勘误,但未有实际行动。2015 年时该论文的问题再次在 Pubpeer 上被指出,Marc Tessier-Lavigne 主动联系 Cell 想要勘误,只是期刊却始终未发表他递交的勘误。
同时,在整个事件中,斯坦福大学的学生能抛开对自己院校的袒护勇敢披露校方领导的学术不端行为。甚至在审查开始后,斯坦福校报仍继续调查,指出一位参与审查的专家在 Marc Tessier-Lavigne 创立的公司 Denali 有大量投资,迫使该专家退出。此等不畏强权,坚决拥护学术正义的举措值得赞扬。
正是有这些学生记者,斯坦福校报以及 Elizabeth Bik 这样的学术卫道者存在,才有学术界的朗朗乾坤。
久负盛名的「大人物」
Marc Tessier-Levigne 成名已久。1980 年,Marc Tessier-Levigne 毕业于麦吉尔大学,以优等生身份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原本的规划里,他已经拿到攻读牛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的 offer,但在一次海上旅程后,他做出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放弃奖学金和读博机会,在牛津大学花两年时间拿了个哲学与生理学学士学位。这次转行对他而言并不是负担,毕业时依旧是优等生。经过这番波折,他继续留在英国,在伦敦大学学院生理学系修完博士。在结束伦敦大学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的两站博士后工作后,他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开展独立研究。

学术方面,Marc Tessier-Lavigne 是一流的学者。作为大脑发育和修复研究的世界领导者,他的研究重点是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等退行性脑疾病的病因和治疗,以及脊髓损伤的治疗。20 世纪 90 年代,他第一个成功识别出轴突引导分子,并据此展开独创性研究,揭示出胚胎发育过程中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如何形成,此项结果对创伤后神经连接的再生具有重大意义。此后,他不仅拿奖拿到手软,而且还成为包括邵逸夫奖在内多个学界大奖的遴选委员会成员。
学界的盛名,给他带来了企业伸出的橄榄枝。2003 年,Marc Tessier-Lavigne 加入生物技术公司 Genentech,成为研究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官,指导麾下 1400 名科学家从事癌症、免疫紊乱、传染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疾病研究和药物设计和开发。
有了在大公司带大团队的经验,Marc Tessier-Lavigne 成功转型科研管理者。2011 到 2015 年,他担任洛克菲勒大学的校长。履职期间,他完成了在纽约曼哈顿市中心,耗资 5 亿美元扩建校园的任务。2016 年,在斯坦福大学建校 125 周年之际,Marc Tessier-Lavigne 成为其历史上第 11 任校长。
截止到 2020 年初,他曾创立或担任董事的公司多达两位数。

而这也另人不仅揣测,本次调查的结果究竟是事实本是如此,还是因为Marc Tessier-Lavigne 的久负盛名令包括调查委员会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真相带来的负面代价或许比积极意义更多。毕竟「大人物效应」在学术圈并不是什么隐秘的「潜规则」,很多知名科学家通过提供试剂、交流想法等等方式挂靠在很多论文之上。论文出了问题会因为贡献不多没责任,可挂名时却鲜见说贡献不多不该署名。这种署名自由实际构建在一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之上:文章挂上了大牌,期刊会因其光环而更容易采纳文章,审稿人也不愿意得罪大人物。使得文章的发表之路变得异常顺畅。

越是知名学者,涉嫌学术不端所引发的关注就越大,搞不好就身败名裂。作为知名学者,更应当以身作则,坚决抵制学术不端。
Tessier-Lavigne 学术不端的事件随着辞职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但此次事件究竟是 Tessier-Lavigne 为身处学术不端嫌疑争论的科研人作的一次良好表率还是学术圈错综复杂的「潜规则」,我们尚不可知。
投稿:jiangjiahui@dx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