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院士实验室数据造假,被撤职后不服,起诉举报人,输掉官司赔得倾家荡产

2023-06-30 17:34 来源:微信公众号 - ShengWuXueBa 作者:SOOF
字体大小
- | +
知名癌症研究领域学术大佬,前美国科学院院士:卡洛·克罗斯(Carlo Croce),被美国当地法院强制执行资产扣押,所收藏的艺术品将面临拍卖,以支付其拖欠的律师费。
图片来源:Retraction Watch
输掉官司,欠下律师费
卡洛·克罗斯最近十多年在癌症研究领域可谓毁誉参半,麻烦缠身。
在经历多次学术不端的报道后,2017 年克罗斯对《纽约时报》发起诽谤诉讼,认为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侵害了自己的名誉权。
图片来源:美国司法部
克罗斯不仅挑战媒体,也挑战同行。告《纽约时报》,还顺手把普渡大学研究员 David Sanders 同样以诽谤给告了。
图片来源:美国司法部
官司打了五年,听证搞了六轮,克罗斯作为原告输掉了官司。
输掉官司,自然拿不到被告的赔偿,可在诉讼过程中产生的律师费,却一个字儿都不能少。
代理克罗斯诉讼的律所之一是 Kegler Brown Hill&Ritter,克罗斯一直拖欠着不给律所钱。
2020 年,律所一气之下作为原告,将克罗斯告上法庭,最后法官裁定,克罗斯需要向律所支付代理费和利息共计 1098642.80 美元!(约合人民币 793.4 万 )
去年  12 月,法官专门敦促克罗斯向该律所支付这笔费用。克罗斯很机智地提出了临时暂缓执行的请求。
到了今年 1 月,法院拒绝了克罗斯暂缓支付的请求,这意味着除非克罗斯能够为判决的全部金额提供担保金或信用证,外加  18 个月的利息,否则法院将对他的资产进行扣押——以上这些,还并不影响其他判决的继续执行。
克罗斯还想寻找新理由玩拖延战术,法院也不惯着,将克罗斯作为债务人,扣押了他的银行账户。
从今年  3 月份开始,每个月从他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收到的薪水中,扣掉四分之一(大概 15600 美元)强行还债
这还没完。今年  5 月  12 日,州法院还向哥伦布市警察机关发出执行令,要求其没收并出售克罗斯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货物和动产」,司法拍卖所得用以偿还他欠律所的钱。
这下克罗斯真慌了,赶忙在  6 月  2 日提出听证会请求,并称「我相信在上述案件中,我的部分或全部财产可能免于执行」。
其实,克罗斯应该不差钱儿的。尽管已被俄亥俄州立大学罢免了系主任职位,但他在该校的年收入仍超过  80 万美元,怎么也不该拖欠律师代理费。
而克罗斯的麻烦远未结束,另一家代理过克罗斯诉讼的律所,也已经起诉了克罗斯,要求克罗斯支付欠下的律师费。
 一切皆因学术不端
克罗斯为何如此倒霉?这得从他被指控学术不端开始说起。
克罗斯曾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因研究基因在癌症中的作用,江湖地位也曾如日中天。
但在过去的十年中,围绕他带队管理的癌症研究实验室,却不断传出学术不端的传闻。
多年来,他的学术研究一直笼罩在剽窃和伪造图像的阴影中。而克罗斯与其他人合著的论文,有至少 11 篇已被撤回,另外还有 20 多篇需要更正。
面对这些指控,克罗斯一方面承认他管理的实验室所发表的论文确实存在错误——毕竟论文产出量太高了,总会有错误
——但另一方面,克罗斯则一直强调,「我的实验室一直做得很好」,因为他认为整体上,论文的错误发生率很低。


2017 年,《纽约时报》报道了学术界对克罗斯实验室学术不端行为的指控,还引用了普渡大学 David Sanders  的观点。这是克罗斯起诉他们的原因。
图片来源:西雅图时报
为了彻底搞清楚真相,俄亥俄州立大学对克罗斯的实验室发起正式调查,旨在查清其论文造假问题。结果,还真的查出了点实锤来。
在克罗斯实验室中工作的两名科学家,Michela Garofalo  和 Flavia Pichiorri,确实在发表的论文中的存在数据伪造和抄袭等多个学术不端行为。
Michela Garofalo 的  8 篇论文中存在  11 处学术不端,包括 7 处涉嫌抄袭和 4  处涉嫌图像伪造。但她说自己直到  2015 年论文被人质疑时,才理解抄袭的含义,在撰写论文时并没有意识到复制一些语句而标注引用属于抄袭行为。她认为,调查报告中指出的那些抄袭行为很轻微,不应上升到学术不端,而且论文中的一些图像问题并不影响实验结论。
Flavia Pichiorri 则需要对  3 篇论文中的  9 处学术不端负责,均涉及伪造数据。她承认存在论文图片重复使用的错误,并解释说是因为自己对工作不堪重负,并且受到了来自克罗斯的论文发表压力。但她认为自己的行为并不属于学术不端,而且论文中的结论仍然有效。
对于克罗斯,调查给出的结论是,他本人并未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但调查人员仍然批评他对实验室疏于管理。Nature  专门独家报道此事。
图片来源:Nature  官网调查结束后,克罗斯被撤销了实验室主任的职务。
克罗斯并不善罢甘休,与大学董事会打起了官司,要求赔偿超过  100 万美元。
他当时这么做的底气,部分地来自学术界对他的评价。即便多年都站在学术不端舆论的风口浪尖上,2018 年 2 月,克罗斯依然因「在个性医疗领域中史无前例的开创性科学贡献」,获得了丹·大卫奖,与另一位顶尖学者瓜分 100 万美元奖金。
图片来源:丹·大卫奖官网
不作就不会死
行文至此,已经有细心的学霸发现,克罗斯似乎特别喜欢打官司。告校方,告媒体,告同行,活该欠下高额律师费。
确实。如果克罗斯不执着于诉讼,肯定就不用花那么多钱给律师,想必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背一屁股烂债,搞得自己藏品被法院强制执行。
在调查结束后,哪怕讨不回主任的头衔,可大学好歹每年还发给他  80 多万美金的年薪。在美国,这可是很可观的薪酬,而且还不耽误他获奖拿奖金,更不耽误他赚其他外快。有媒体计算,克罗斯每年还有 86  万美金的收入,来源是承担科研项目和个人投资。
不得不说,校方还是挺厚道。直到今天,克罗斯的名字也依旧挂在官网上,仍旧是有 Chair  的教授。
 图片来源:俄亥俄州立大学官网
学术诚信问题专家伊丽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对克罗斯的行为,相当不满。她认为,一个实验室的管理者或领导人,不对实验室成员给予数据上的指导和检查,只要求下属输出巨量的科研产出,这肯定是有问题的。
而且,身为实验室的负责人,克罗斯在论文上有署名,也享受到评奖中之类的后续成果,那自然是要承担相应学术责任。自己没做好,还总想着打官司,怪别人诽谤自己。最后官司输了,欠一屁股债。
实际上,从 2007 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第一起提出对克罗斯的撤稿以来,他参与的学术论文就一直遭遇到期刊撤稿,还有不少论文,因篡改图片、抄袭文字等问题被遣回更正。
站在整个学术界看待这件事。像克罗斯这样级别的学术大佬,一篇论文发表后很可能会直接改变整个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也会出现大量追随者。
如果他领导的实验室多次出现学术造假,必然会在全世界造成不可计数的学术资源浪费。


策划:Lnysay
题图:站酷海洛

编辑: 王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