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出母鱼就毕不了业的 985 硕士火了,他居然还是《最强大脑》的颜值担当

2023-06-13 18:04 来源:微信公众号 - ShengWuXueBa 作者:Lnysay
字体大小
- | +

最近一个月,「养不出母鱼就毕不了业的 985 硕士」突然成为了张宜良身上最显眼的标签。


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的张宜良,硕士期间的研究课题是「斑马鱼某个基因作用及机制」;至于他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便是让敲除了该基因的亲本繁殖两代,通过生出的雄鱼和雌鱼交配,得到第二代纯合子。

 


听起来很容易吧?


但问题在于,能孵出什么性别的鱼就得看「运气」——最开始的 120 枚鱼卵,最后只成活 15 条成鱼,竟然一条雌鱼都没有。


张宜良无奈地说,原本以为自己读研是为了探寻鱼类该基因的奥秘,没想到如今横亘在自己与学位证之间最大的阻碍,就是那条永远等不到的雌鱼。


当然,这也不是张宜良遇到的唯一倒霉事——本来繁殖出这么几条「男丁」已是竭尽全力,可他们最终的归宿……是被师弟倒了。

 


这些好笑又心酸的读研经历被上传到网络后,引来全网 9000 多万好心网友「教」张宜良养鱼。大家在评论区一边感慨张宜良的倒霉,一边「哈哈哈哈哈哈哈」;

 


但同时,有人在看段子,也有人在照镜子——张宜良的短视频评论区也成为了各种千奇百怪实验失败的伤心研究生收留地,几乎每一条都可以让感同身受的科研人哭出声来。

 


 对于故事的主角张宜良来说,「走红网络」并不是一种陌生的经历——全网粉丝量近 50 万的他,曾在脑力竞技真人秀《最强大脑》中走到年度 20 强;


在 2023 年青岛市官方发布的「五四新青年」宣传片中,出镜的两位青年,一位是奥运冠军陈梦,另外一位便是张宜良。


在科研「倒霉蛋」的 A 面背后,B 面的张宜良早已是网络平台和综艺节目中小有名气的「红人」。


于是,学霸君联系到了这位「倒霉」的研究生,听听他如何讲述自己的科研人生,以下为张宜良的自述。



多面人生


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 2018 年。大四顺利保研本校后,我选择了一条不太寻常的路:留校做了一名全职辅导员;


随后我把自己做辅导员时的见闻碎片拍成短视频,发布在网络平台。那时我 23 岁,带着「最年轻的大学辅导员」的标签,我第一次得到来自互联网的关注。


 


刚开始做自媒体一个月左右,粉丝可能就 300 多点,当时竟然收到湖南卫视《神奇的汉字》节目组的邀请。刚收到邀请时第一反应是诈骗短信,身边的家人朋友也都觉得不靠谱,但现在回想起来,还好当时鼓起勇气参加了。


参加完这次节目后,生活好像打开了一条意想不到的赛道——


后来我又陆续收到了其他综艺节目的邀请,参加了《开门大吉》、《齐鲁文化大会》等20多档综艺节目;2022 年10月,我参加了《最强大脑》第九季的全国海选,很幸运成为了当季 42 名参赛选手之一。

 


说实话,在 42 名选手中,我的学历背景并不好看,在更衣室里,随便问一个人,不是清北,就是哈耶普斯麻,要论学校排名的话,我排倒数。


但可能也因为这个,心里憋着一股劲想证明自己,当时几乎所有人可能都认为我就是来一轮游的,但我竟然闯进了第二阶段赛程的 11 进 3 晋级赛,甚至还有几次拿了前三名,印象很深的是,后来还有一起的选手问我,是不是在「扮猪吃老虎」。

 

论记忆力,逻辑推断能力我根本没法和这些名校高学历选手比,但在这种高强度的比赛上不犯低级失误也许就是最大的成功,毕竟这种比赛,我印象中有人紧张到缺氧,也有人比赛时生理性腹痛,可能我的优势就是抗压能力比较强吧。


张宜良在节目《最强大脑》中


后来我也参与了广告代言,主持这些演艺工作,就是大家说的那种「综艺素人咖」。这项副业带给我最直观的一个好处,就是减轻了一些经济负担,让我在面对科研压力时反而更从容,能以平常心去享受过程和乐趣;


而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我抗压能力变强了。毕竟,比起面对科研失败带来的痛苦,网络恶评的带来的痛苦要大得多——实验失败了还能分析原因重新开始,但你永远意料不到自己某个不经意的举动在网络上会引起怎样的波澜。


有人把人生看作轨道,也有人把人生看作旷野,比起按部就班地走完漫漫人生路,我更愿意做一位人生的游历者,走走停停,多一种身份就多一种经历;而至于在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就当成是必经的风景。


多点经历总比不经历好,早点经历也总比晚点经历好。



实验室是我最强大的后盾


不过,在这些不同的身份之间,我永远会把科研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保研时就给自己划定好的路。


在学术上取得一些成绩是我这一辈子都要去追求的东西,它永远是我的主线,无论多么艰难,也一定要去把这个博士学位拿下来。


在努力平衡学业与副业的时候,我最强大的后盾是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我所在的实验室是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室,导师是***艾庆辉教授。

 

张宜良和导师艾庆辉


当时研一刚入学,我就获得了《最强大脑》的参赛机会。但是在和艾老师请假前,心里很忐忑, 研究生去参与节目录制着实是有点不务正业,但我又觉得这次机会宝贵。


我本以为艾老师会以「研究生实验要紧」婉拒,但没想到请假时,艾老师说,「这次机会非常难得,好好把握住比赛,争取拿一个好名次。」


录完节目回来后,有一次我和艾老师说自己身处《最强大脑》众多名校选手之中的失落感,艾老师还安慰我说:「术业有专攻,方向领域不一样嘛」。


也正是艾老师的这句话,坚定了我一定要在水产领域里做到最好的决心。


前几个月,我接到现在热播的节目《种地吧,少年》的邀请,当时成为了官宣大会上的 10 个青年之一,但这次是长达半年的封闭录制,对于研究生来说,时间太宝贵了,如果参加,基本就直接意味着延毕。

 

因此我也很犹豫要不要跟艾老师提出这件事。结果艾老师很支持我去,他说,「倒是不错的机会,支持你去,但是要平衡科研和拍摄,安排好学校的养殖实验,拍摄过程把综述完善好」。


艾老师从来不会逼着赶着大家走,这样一来,实验室整体对待科研任务的主动性反而变高了,包括我自己也是,我也不能光消耗老师的感情,不出成果。


组里的其他老师也都很好,我们实验室团队的负责人是麦康森院士,他在我心里是一位「热爱事业,关心学生,开放时髦的爷爷」,3 月在青岛举办的一场「海之缘」学术会议晚宴上,我表演了节目,结束后麦院士和我说:「哇塞,小伙子帅呆了!」


张宜良在「海之缘」上表演才艺,麦院士拍照记录

实验室的整体氛围很好,一次在实验室做实验试剂找不到了,一位师姐冒着大雨走了 20 分钟到实验室帮我找,真的很感动;每次我不在学校,师弟师妹都会帮我照顾养的鱼,我发自内心地珍惜和喜欢这个实验室集体,他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写在最后


在本次采访结束后不久,自带「热搜体质」的张宜良又上了一次热搜:


他在节目《中国新主播》海选中表演喷火的片段引起网友热议,张雪峰评价他:能端能放,很值得被 all in,但不要东打一耙西打一耙,发展一个自己的强项就能在社会上立足。


张宜良转发了这条视频,并配上了这段文字:
我是一个东打一耙西打一耙的人,但是每一耙我都坚信可以让我立足于社会饿不死。
我就是一个生于穷山沟县城的普通人,实现等级跨越,只能锲而不舍地摸爬滚打。本科期间去搬砖我能买得起馒头和水,课余时间做家教我也能挣一点零花,做自媒体可以让我收入广告费;就算我一无所有,只会杂耍,找个广场卖艺,或者茶楼表演,剩饭配凉水也会让我安享后生。
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我仍然坚持自己广度大于深度的生活方式。

以上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编辑: 王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