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5 月 8 号, 王宏伟在榆次区大学街 98 号种了一棵常青树,陪他种树的是王军。
随后,在这棵常青树旁的会议厅里,举行了一场规格颇高的签约仪式。
参会人员有山西省教育厅长、省卫健委主任、省人才办主任,王宏伟面前的桌签上写着「清华大学党委常委」,王军面前的桌签则是「山医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主席台上,签约代表分别是:清华医学院院长祁海,与山西医科大学校长解军。
清华与山西医合作签约
(图源:清华大学医学院公众号)
至此,两校高层着手推进的「山西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医学院前沿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启动。
对于清华而言,这次签约既是合作,也是二十年来在医科办学领域的又一次突围。
字典里的新词
在遇到协和之前,清华的字典里没有「爱而不得」这个词。
2000 年初的大学合并潮中,清华与协和的牵手有着甜蜜的开始,那时没有人会想到,这段关系会在以后的二十年里越来越苦涩。
2002 年,教育部、卫生部两部领导签署清华大学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紧密合作共建「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协议,但「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名称从未正式注册和使用过。
2006 年,《清华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签署后,清华大学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成为一家人后,两校原有的医学教育资源将被重新优化整合,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原清华大学医学院将逐步整合成为一所一流的医学院,清华不再另设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一旁挂着「清华大学医学部」(图源:视觉中国)
但这个曾经的愿望并没有成真。
经过多年的磨合尝试,顶级医学学府协和,终归不愿真正成为清华的学院。
清华大学水木社区的帖子《清华协和分手了》曾提到,「现在清华大学医学院做了招生宣传。清华大学秘书长:『我们和协和经过几年痛苦的摸索后,决定我们办我们的清华大学医学院,他们办他们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我们现在的关系就是,他们学生的两年预科阶段在我们这里上。』」
2016 年 ,在医学院建院 15 周年、与北京协和医学院联合办学 10 周年之际,清华大学宣布在医学院下成立临床医学院,英文名称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医学中心相关职能转入临床医学院。
2022 年,清华大学建立医学部(本部),统筹规划医学事业。
至此,清华大学的医学体系中,已经拥有了清华大学医学院、医学院下设的临床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医学部(本部)。
有了自己的医学院,清华不得不面对下一个问题:医院在哪儿?
北京那么大,清华需要三甲
此时举目四望,北京的局面令人窒息: 协和、北医、首医三分天下,三甲医院瓜分殆尽。
清华医学院在夹缝中艰难起家,对临床资源的布局贯穿其历史:2005 年,与解放军总医院(301 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商定 301 医院成为清华大学临床教学医院。2010 年 ,又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合作成立「清华大学积水潭骨科学院」,开展骨科医师专业培养,北京积水潭医院同时也成为清华大学临床教学医院。
教学医院虽好,终归不是自己的附属医院。
扎心的是,三甲不是只靠「钞能力」就能得到的,经过多年建设,清华的四家附属医院:华信、玉泉、长庚、垂杨柳,仍均非三甲。
这在超级三甲云集的北京,实在是过于被动。眼看着医疗领域的竞技场上,大块头们你乘追风我骑着赤兔,横冲直撞,清华手执绝世宝剑,却只能赤脚上场。
痛,实在是太痛了。
2021 年,清华不惜出京,远赴青岛签下合作协议,兴建总占地 268 亩,总投资 45 亿的清华大学附属融创青岛医院。
清华青岛医院项目效果图
(图源:青岛西海岸发布)
但这还远远不够,在北京周边,清华在不断筹划更多的临床布局。
而在跨省挂牌附属医院的政策收紧,各地优质三甲医院各有其主的现状下,选择一家合适的医科院校进行合作,成为摆在清华医学院面前的的最优选择。
环视京畿,天津医科大 7 所直属附属医院,河北医科大 5 所直属附属医院。北面,中国医科大 4 所直属附属医院,内蒙古医科大 3 所直属附属医院;东面,山东大学 5 所附属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17 所直属附属医院,青岛大学 2 所附属医院;南面,郑州医科大 10 所直属附属医院。
其中,面对第一梯队:211 医科院校的天津医、国字头的中国医、985 山大的齐鲁医、坐拥宇宙第一院的郑大一,清华医学院在合作中均难保证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局面下,从第二梯队中选择一家配合度高的院校,成为最现实的选择。
而正在此时,一队从西面赶赴而来的访客,敲响了清华医学院的大门。
在西边,那只看不见的大象
北京以西,太行山脉的断陷盆地里,藏着一只看不见的大象。
山西医科大学(图源:视觉中国)
山西医科大学,这所寂寂无闻的地方性医科大学,常年排名三十开外,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究竟握有什么样的筹码,能引起清华的兴趣?
地域资源优势。
撑起这六个字的,是其规模巨大的附属医院——仅直属附属三甲医院就有惊人的数量:20 所。(包括山医一附院 、山医二附院、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太原钢铁总医院、临汾市人民医院、运城市中心医院、太原中心医院、忻州市人民医院、吕梁市人民医院、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太原市精神病医院、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省眼科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省职业病医院)
其中综合医院 12 所、专科医院 8 所,再加上大量非直属附属医院,纯粹从数量来看,长江以南恐怕只有南方医的体量可与之相比。
另一方面,山西省内三甲临床资源的高度聚合,辐射省内 3500 万人口,其嵌入之深,局外人难以想象:以附属运城市中心医院为例,本身仅仅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级市医院,但作为这座城市唯一一家公立三甲综合医院,它实质上手握着该市近 500 万居民的临床入口。
山西医科大学坐拥巨量临床资源,但困于中西部大势,缺乏高精尖建设能力,大而不强,难以凭借自身力量完成向研究应用型医科大学的转型。
在这样的局面中,山西看向了北京。
2023 年 3 月 15 日,山西医科大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着所有核心部门负责人,奔赴清华。
二者几乎是一拍即合:一方是拥有绝对高精尖技术,却苦于缺乏临床资源的的国内顶尖大学;另一方是具有绝对地域资源,却苦于大而不强的区域特色医科大学。
互补,太互补了。
这次会面中,作为双方代表,山西医科大学校长解军、清华医学院院长祁海签署了《山西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医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后续的一系列合作奠定了基础。
2023 年 5 月,在签署协议的两个月后,两校高层领导在山西榆次区大学街 98 号,也就是山西医科大学会议厅旁,种下了那棵常青树,签约启动「山西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医学院前沿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至此,跳出北京城,布阵太行山的的清华,再一次完成了漂亮的突围。
或许将来,等常青树长大,凭借西边这头大象的力量,清华可以在医学的竞技场中和老对手们一较高下。
也许是命运的巧合,同样是在 5 月,协和官宣了与北航、北理工两家理工类院校合作办医学班的消息。
协和与北理工合作签约
(图源:北京理工大学新闻网)
二十年的同床异梦,醒后各奔前程?让我们拭目以待。
策划:gyouza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