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小看盲审此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马毅就接连发声炮轰电子科技大学「不尊重人才」「不再会与其有任何瓜葛」, 甚至「奉劝国内优秀的学子,选择心仪的大学的时候,也引以为鉴」,一时掀起热议。
原因是马毅带了一个来美国访学的成电的博士生,这名学生科研能力非常优秀,原本预计 9 月毕业,却因外审有意见(完全是误会和格式等小问题)等原因说错过校内学位评审时间,被通知无法再拿到博士学位。
马毅气愤发文称「不愿再与成电有任何瓜葛」「奉劝国内学子引以为鉴」。向下滑动,查看原微博(点击可查看大图)▼
每到毕业季也总少不了学子在网上吐槽盲审专家的意见:




残酷的现实是,一大批盲审挂了的学子,看着自己 4A1C 的评审结果,苦苦思索,盲审专家到底看重什么?

盲审作为答辩前最后一步,在时间上和流程上决定的了它的重要性,但它却完全依赖于几个关键词匹配到的盲审专家的主观看法,还拥有着残酷的一票否决权—— 因此只要有有一个打分不合格,基本就面临延毕。
上海交通大学生科院教授乔中东在他的科学网博客上分享过几个案例:
更有一个学生的论文是研究神经发育的,结果来的评价意见是有关 DNA 修复的,这个学生不知道该怎么修改他自己的论文。最后通过盲审的渠道终于找到评审专家,专家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因为粗心,我把其他评语给粘贴到这个学生的评价意见里了!……
乔教授认为,论文的盲审和明审专家应该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上,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职业操守和专业知识,对事情没有偏见,认真负责地提出能够帮助博士候选人继续修改论文的评价和意见;「否则就会成为随心所欲的想拍死谁就拍死谁的砖家。」
现行的论文审核制度是以提高学生论文质量为初衷,而不是给学生添堵的。
专家们能够提出意见是好事,但这些意见也应当是有的放矢、能够促进学生进步的观点;而不应是语焉不详,耽误学生时间、折磨学生精力的「谜语」。毕竟,审核的根本目的是提升论文质量,而不是成为阻碍学生毕业的屏障。
题图: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