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校史:中国人民大学,首次以第一单位发 Science !

2023-05-29 20:02 来源:微信公众号 - ShengWuXueBa 作者:生物学霸
字体大小
- | +

5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于伟强教授、俞榕教授中科院物理所\美国波士顿大学Anders W. Sandvik(中文名:善德伟)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Science》发表题为Proximate deconfined quantum critical point in SrCu2(BO3)2的研究论文。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超越朗道相变理论范式的新型量子相变现象,即解禁闭量子临界并首次给出了解禁闭量子临界点附近量子临界行为的确凿实验证据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该校博后崔祎、博士生林慧航和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博后刘录(现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


据悉,该论文是中国人民大学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在Science正刊上发表的科研论文


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教师建校以来在Science上发表的第4篇研究论文


2013年9月26日,人民大学物理系时任副教授季威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Science发表了题为“Real-Space Identification of Intermolecular Bonding with Atomic Force Microscopy”的研究论文,这也是该校教师首次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该期刊发文。


2013年人民大学发表首篇《Science》,Real-Space Identification of Intermolecular Bonding with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Jun Zhang, Pengcheng Chen, ... Wei Ji*, Zhihai Cheng*, Xiaohui Qiu* Science 342 (6158) , 611-614 (2013)

中国人民大学于伟强教授、俞榕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通过对量子磁体SrCu2(BO3)2的高压核磁共振测量,证明了在1.8GPa以上的低温(Tc≃0.07K)时,磁场诱导四聚体态plaquette-singlet-单线态到反铁磁的转变。一级跃迁特征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减弱,并且在最高压力2.4GPa处,观察到了量子临界标度。


在模型计算的支持下,这些实验观测,可归因于诱导临界量子涨落的近似DQCP,以及序参量的层展O(3) 对称性。该项研究,为去禁闭量子临界点DQCP研究,提供了具体的实验平台。



作者简介



俞榕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教授。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后在田纳西大学、莱斯大学做博士后。2013年回到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工作。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包括在《自然》《物理评论快报》等高影响期刊上文章20余篇。



于伟强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教授。本科及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先后在马里兰大学、马克马斯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开展强关联体系的凝聚态核磁共振研究。搭建的核磁共振谱仪系统具有稀释制冷极低温、高压和高磁场等先进的联合样品调控条件。


近十年来专注于铁基高温超导材料和量子磁性材料的物性研究,课题组在《物理评论快报》等高端期刊已发表9篇学术论文,包括一些ESI高被引论文。在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的配对对称性、向列序、自旋涨落和超导的关联,以及量子磁性材料的自旋液体态、量子相变等方面做出多项前沿研究成果。2011年获国家基金委优青资助。



Anders W. Sandvik(中文名:善德伟),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特聘教授。1989年获芬兰埃博学术大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得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分别在佛罗里达州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00年返回芬兰担任芬兰科学院高级研究员。他于2004年加入波士顿大学,担任该校物理学副教授,2008年起任该校教授。



题图:自制

编辑: 王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