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实验室是一个升级打怪的地方,那 WB 就是最考验人的那一道关卡!
都说 WB 靠经验积累,越「老」越吃香?最近实验室新来了一个 00 后小师妹,打破了课题组的黄金定律,做出了「逆天」版 WB!
回想起开学第 1 周:师妹还是小菜鸟
完全按照 protocol 配胶配液

开学第 3 周:师妹就进阶成种子选手
别的师妹电泳漏胶,她却可以跑出水平直线

开学 1 个月:师妹初出茅庐
别人的蛋白糊成一片,师妹的蛋白条条清晰

开学 2 个月:同时跑 N 个蛋白
别人拖尾 + 气泡横生,师妹的条带竟然丝丝分明!

左右滑动查看
靠着漂亮的结果图,师妹被导师猛夸,甚至调侃要把师姐的课题转给师妹去做。
这周组会,在众多师兄师姐的「盘问」下,小师妹终于招了 WB「速成」的原因:

我偷偷申请到了一个快速转膜仪器,3 分钟完成转膜,最快半天就能做完一个 WB。一周能做 10 次 WB,所以进步很快,这个仪器现在还可以免费申请试用~

扫码立即申请试用
3 分钟转膜小能手,半天搞定 WB


我听说过,这属于干转,总觉得转膜效果不如湿转,有对比过传统湿转和干转的效果差异吗?


有试过,以下就是当时的测试实验结果。

常规蛋白,干转更清晰

我首先试了一下分子量居中的常规蛋白 WB,常规蛋白干转效果不错,而且从灰度图中可以看到,干转能转过来更多的蛋白,条带也更清晰。

「大块头」蛋白,干转更突出

其次,我又试了两个「大块头」,发现干转结果依旧优于湿转,条带更清晰。300 kDa 的蛋白质转膜,8 分钟就能完成,效率提高 10 倍!

荧光 Western ,数据稳定能胜任

最后,我试了试荧光 Western,因为这台转仪可以同时转 4 个胶,荧光 Western 对实验条件还是比较挑剔的,我试了转同样条件的 4 块胶,看测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发现数据非常稳定,4 块胶给出了一致的答案。


懂了!果然不错。通过以上 3 次对比实验,我发现湿转和干转都能完成转膜实验,除了数据线性度较一致外,还各有优缺点,比如:

传统湿转:
优点:缓冲条件充足,可转蛋白分子量范围广。
缺点:耗时,高分子量蛋白容易弥散。
快速干转:
优点:转印速度快,上手非常容易,背景干净(尤其是荧光 WB),更灵敏(表达量低的蛋白很适合)。
缺点:有点儿太快了,来不及收拾实验台就做完实验了(😃),此外系统是封闭的。

对!由于干转更灵敏,电泳时可以减少蛋白的上样量,使用稀释度更高的抗体,更加省样本省经费。

最后分享一个小秘密!这台机器的两个工作舱还能运行不同的转膜条件,可以同时做 2 个实验,WB 效率又一次加倍了!
如果你也想试一试这台 3 min 就能完成转膜的「小能手」,欢迎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留下信息申请免费试用,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内容策划:王丹琦
内容审核:吴军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