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中国行动计划」摧毁了很多学者的职业生涯,至少 246 名学者被调查

2023-03-27 17:32 来源:微信公众号 - ShengWuXueBa 作者:周晨
字体大小
- | +

“我很震惊,我并没有做错什么”。

付向东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辞退后,曾这样表示。此前,他在这里工作了30年。


今年1月,他选择全职加入西湖大学,但同UCSD的官司仍在继续。


自201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起科研诚信审查,即后面的“中国行动计划”后,至少有246名中外学者受到了NIH“莫须有”的指控(PS:实际的数据更大,上面这一数字不包括美高校主动对华裔学者的审查),其中103人被迫辞职,知名生物学家付向东教授便是其中一员。


3月24日,《科学》杂志资深记者杰弗里·默维斯(Jeffrey Mervis)撰文,记录了5名华人学者的不幸遭遇,这些学者无一例外地从“突然收到信息”到“别无选择,被迫辞职”的尴尬结局。


可以说,中美科研合作,从上世纪90年代的蜜月期,已经进入了冰冻期。



周    晨 | 撰文
辞职回国,此前被冠上“莫须有”罪名
近日,知名生物学家付向东全职加盟西湖大学,在国内科研界引发不小的震动。然而,《科学》杂志则较为详细记录了他选择回国这一历程。
付向东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任教。2019年,他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信件,指控他违反了NIH的政策。
之后UCSD的官员对其展开调查,最终肯定了NIH的指控。
图源science
2020年2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对付向东作出了处罚:禁止他在接下来的4年内申请NIH的基金。
2021年5月,UCSD又发布了一份报告称付向东“违反了教职员工行为准则”,但直到2021年7月,付向东才得知第二次调查的消息,并且他被告知“不能对调查人员的调查结果提出异议”。
2022年1月,付向东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辞职,要么接受4年无偿停职。
在停职期间,他被禁止进入校园和他的实验室。
2022年12月5日,多次申诉无果后付向东被迫辞职。
据《科学》杂志记录,导致付向东这次离职风波的罪魁祸首就是NIH 2018年发布的电子邮件及对他的指控,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指控说辞是,利用NIH的资金与中国展开了合作。
事实上,在NIH掀起调查之前,华裔教授与国内科研人员的合作通常被认为是“双赢”的,付向东也表示,“他的上级知道并批准了他的活动”。
加州大学负责健康科学的副校长大卫·布伦纳(David Brenner)2018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NIH说有冲突,那么就有冲突,因为NIH永远是对的”。言下之意,加州大学系统将支持和配合NIH的调查行动。
在这次风波过后,付向东选择了回国,全职加入西湖大学。
面对未来的科研生涯,66岁的付向东依旧干劲十足,他表示,“我不需要一个巨大的实验室,我也不需要10年”、“但我仍有一个梦想要追逐。”

多位知名华人学者受影响,学术生涯走向“绝境”


自美国实施的“中国行动计划”以来,受到影响的研究员远不止付向东一人。
曾任马里兰大学人类病毒学研究所(IHV)终身教授陆五元也遭受牵连。当时,陆五元相信他能够解释这是一个误会,因为他与国内的合作使研究获得了成倍的回报,并且马里兰大学人类病毒学研究所也多次称赞陆五元与国内的合作成果。
但任何解释并不奏效,NIH不断地让五元提供各种自证清白的文件,这期间牵涉了五元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2020年8月,陆五元最终辞去了他的美国终身职位,来到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任教。
知名病毒学家、陆五元教授的领导Robert Gallo表示,这简直就是NIH的“猎巫行动”。此前,他认为五元是美国最出色的蛋白化学专家,也是他团队卓有成就的成员。
图源: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
遭遇同样境况的还有知名华人学者熊跃和管坤良。
熊跃曾是北卡罗来纳大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系的教授,管坤良则是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教授。二人也是国内生物学家耳熟能详的学者。
尽管两人一再保证在中国进行的研究与NIH资助的工作不同,但NIH还是认为熊跃的拨款与来自中国的资金有关联。
北卡罗来纳大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系主任布莱恩·斯特拉尔(Brian Strahl)在调查熊跃时曾不止一次收到过“警告”——如果熊跃不被撤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将近10亿美元的NIH拨款组合将面临风险。
北卡罗来纳大学迫于NIH的压力,2020年5月,安排医学院人事主管与熊跃面对面聊天,给他48小时时间决定是主动辞职,还是等着被开除。
2020年6月,熊跃黯然从北卡罗来纳大学“退休”,目前,他是Cullgene的首席科学顾问。

至少246名资深学者遭受调查,81%为亚裔


与其他调查指控不同,“中国行动计划”很多时候有一些“暗箱操作”的意味,指控的过程通常是闭门进行的。
据NIH副主任迈克尔·劳尔(Michael Lauer)介绍,“这是为了保护科学家的隐私”。

但调查行动成的后果是毁灭性的,降临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压力巨大的大山。
图源science
据统计,NIH指控的科学家中约有81%是亚裔学者,接受审查的有91%与中国有合作。
图源:Science
目前,被NIH指控的246人中,已有103人被迫辞职,其中有42%的人是终身教职员工。
另外,在这些被调查的246名学者中,超过五分之一的科学家要求在长达4年的时间内,禁止申请新的NIH资金。
在246名被调查者中,只有14人(不到6%),最终被NIH认为是清白的。
图源:science
这场“中国行动计划”断送掉的不仅是数十位科研人员的学术生涯,也让我们陷入沉思,未来中美科研合作会迈入冰冻期吗?



上世纪80-90年代,赴美留学成为很多学子梦寐以求的愿望。两国在科研合作上进入了“蜜月期”,这既帮助了中国的基础科学,也让美国从中获益,其中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典型的案例。
然而,近年来中美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科学研究合作关系受到了诸多挑战。两国的科研合作从“蜜月期”走向了“冷冻期”。
柯林斯一行人2014年访问复旦大学2014年,时任美国NIH主任柯林斯访华,他在会场上曾表示,“科学是分不清国界的,因为知识同属于整个人类,知识就是照亮世界的手电筒”。
希望柯林斯的这一表态能真正地被践行。

参考资料1.pall suspicion nihs secretive china initiative destroyed scores academic-careers.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pall-suspicion-nihs-secretive-china-initiative-destroyed-scores-academic-careers
2.在位12年,柯林斯今天正式卸任美国NIH主任,他曾跟随特朗普在中美之间建了一个“科学的边境墙”. 深究科学.
题图来源:自制

编辑: 王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