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建议,进一步扩大中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博士生招生规模,使高端人才培养东西不均的问题逐步得到改善。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3 月 6 日,贵州大学扩大办学规模的请示得到省政府的正式批复。将调整贵州大学博士培养的办学规模达到 2000 人,比去年底的 878 名,足足增长一倍还多!
图片来源:贵州省政府官网
博士大扩招时代来了
贵州省博士办学规模的扩大已经持续推进了很多年。
2020 年贵州省内各高校共录取博士生 468 名,2021 年录取 550 名,扩招增幅为 17.52%。在此基础上,去年录取博士生 682 名,继续扩大四分之一。
尽管这个扩招比例已经十分惊人,但跟未来三年要达到的目标项目,步子还应该迈得再大一点。作为贵州唯一的「双一流」高校,贵州大学要实现省政府批准的目标,从今年开始,每年招收博士的人数都要接近 500 人才行。
除此之外,省内拥有博士点的贵州财经大学和贵州医科大学也准备在三年后,将博士培养规模分别增加到 400 人和 2000 人。
图片来源:贵州省政府官网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两所高校自今年起,每年招收的博士生人数合计也不应少于 500 名。
贵州高校的博士生在扩招,其他省份的高校也在大幅扩招博士生。
今年伊始,河南省确定「十四五」期间投入 130 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省内高等教育的提速发展。其中博士招生名额在 2021 年已经扩招 11% 的基础上,2022 年又继续扩招 14.15%,全省高校共录取 1370 余名博士生。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毛杰在「厅局长面对面」中透露,今年河南力争新增 4 所左右博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100 余个博士硕士学位点,继续扩充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载体。
图片来源:大河报
梳理最近两年各省的博士招生人数,仅就增长率来看,博士生扩招最快的应该海南省,2020 年全省仅录取 298 名博士生,2021 年达到 376 名,扩招幅度 26.17%,去年录取 460 多名博士研究生,扩招幅度再超两成。
江西省 2022 年录取了 1150 多名博士生,一年前的数字是 983 名,扩招 16.99%。
安徽省 2020 年共录取 3284 名博士生,2021 年录取 3693 名,2022 年达到 4317 名,两年增加三分之一。
黑龙江省 2020 年录取博士生 4142 名,2021 年录取 4560 名,去年录取 4800 多名,绝对人数在全国排名靠前。
博士扩招,不仅高校马不停蹄,连两会代表也来摇旗呐喊。
博士扩招,已是大势所趋。
最高学历「白菜化」?
博士扩招大潮涌动,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是否会造成学历贬值?
我国的博士培养伴随着改革开放从 1978 年才开始,这一年被称为我国博士培养的元年。五年后,共有 18 名博士顺利毕业,成为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博士。
图片来源:央视网
1995 年是我国博士培养过程中的第 1 个里程碑,当年博士招生数量首次突破万人。
2008 年,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博士招生在 2017 年后便进入快车道发展,每年增幅都维持在 10% 左右,2022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更是首次突破 13 万人次,5 年间直接暴涨 50%!
图片来源:自制
仅看数量,我国博士生招生人数和博士毕业人数都是全球第一。
博士数量的不断攀升,导致高等教育中出现所谓名校里「金本铁博」的倒挂现象。即本校的本科生生源最好,硕博则次之。
以清华大学为例,最新统计显示 2022 年共录取本科生 3658 名,同时招收博士生 4709 名;以培养规模看,在校本科生共 16320 名,在读博士生有 20527 名。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网
数量虽然很大,但换个角度看,中国的博士也许并不算多。
通常认为,当一个国家培养出来的博士占总人口的 1%、硕士占 10%、本科占 30%,才能被认为是教育强国。根据 2021 年的统计,发达国家的博士占比基本在 0.3% 以上,而中国的这一占比仅有 0.064%,即便放在发展中国家里也不算高。
图片来源:知乎截图
我国培养的所有博士加在一起,包括目前身在国外的,刚刚突破百万,以 14 亿多的人口基数,要想赶上发达国家的最低门槛 0.1%,仍有 40 多万差距。这么看起来,中国的博士还真不多。
另外,还有两个因素需要考虑。
其一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需求。一个广泛的事实是,即便博士不断扩招,可很多 985 高校的教授每年还得抢博士名额。
其二是毕业率。与逐年暴增的博士扩招口子相比,博士的毕业人数却没怎么变,即便考虑到学制导致数据有几年的延迟,2020 年博士毕业人数才刚刚超过十年前招生人数。可见博士毕业率保持低位应是不争的事实。
图片来源:软科
博士作为最高学位,无论怎么扩招,都得优先保证学位的含金量,控制毕业率是国内外一致的选择。
扩招带来的挑战
博士扩招,给了有志读博的同学更多机会。但人数激增也带来更多政策的调整:
其一,在申请-审核制下,考博难度的暴涨。
随着今年中山大学医学院也放弃博士统考,选择「申请-审核」制,基本意味着「双一流」高校全面进入「申请-审核」制时代。而比博士扩招口子更大的是研究生的扩招,如今考博人数的增速要远高于扩招的速度。
种种因素叠加起来,便造就了如今这略显畸形的考博难度......
• 有浙大的同学表示,2021 年的考博复试非常激烈,近 50 人竞争 15-20 个名额,报录比达到了 3 : 1;
• 有清华的同学则表示,他们学院收到了 300 多份申请材料,其中不乏哈佛一类的世界顶级名校,更有甚者的推荐信是诺奖得主写的,最终却只有 40 多位被录取,报录比是惊人的 8 : 1;
其二,学制延长。据生物学霸团队此前的统计,全国140 所院校公开招考的博士研究生中,有超过 7 成学制为 4 年。
除此之外,「博士分流」制度也在加速落地。2020 年 9 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新时代早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支持高校加大博士研究生分流力度。此后多所知名高校发布了「博士分流淘汰制」细则,例如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等。
博士扩招,许多高校也没有做好准备。
近些年来,不少高校都爆出了与宿舍有关的争议话题,究其原因,在于部分高校推动硕博扩招时,全然不顾配套设施的扩建,盲目扩招,最终步子太大扯到了蛋。
• 2021 年 6 月,江南大学通知,学校不再提供 2018 级前硕士与 2017 级前博士的住宿,要求学生们尽快办理退宿;
• 同年 6 月,哈工大(深圳)硕博士被要求更换宿舍给将入学的本科生,引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反对;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博士生教育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体系,小小的变革就会牵动整个系统的变化。
扩招虽好,但同样带来诸多盘根错节的挑战,且短期内很难得到彻底解决,这是留给所有想要读博人的一道难题。
图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