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翻了!脑瘫小伙发 2 篇 SCI ,旁听 12 年即将博士毕业,却因无学籍拿不到学位......

2023-03-11 18:01 来源:微信公众号 - ShengWuXueBa 作者:STDX
字体大小
- | +

现如今,虽然大家对于「博士毕业老大难」这件事早已见怪不怪;但近期一条关于博士无法毕业的新闻,依然在社交平台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只因这位「博士」的身份实在有点特殊。


 图片来源:红星视频微博

据报道,今年 31 岁的谢炎廷已经在兰州大学旁听了 12 年的课程,目前的他已经发表了 2 篇 SCI 文章,达到了兰州大学的博士毕业要求;但可惜的是,由于没有学籍,兰州大学并不能为他授予博士学位。


「我很感恩,在兰州大学这 12 年,学习到了很多学科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做人的道理,我热爱科研,希望以后能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旁听」12 年


在谢炎廷 11 个月大的时候,他的母亲拿到了儿子的诊断报告,上面赫然写着「脑瘫」二字。这个结果让她几近崩溃。


由于早产导致的脑瘫,谢炎廷的四肢受到了严重影响,走路歪歪斜斜,写字也非常困难。「所幸智力上没有问题,但说话很费劲,一紧张嘴巴就会出现痉挛。」

 

谢炎廷与母亲|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临近谢炎廷上学的年纪,由于当地所有的学校没有一家愿意接收,他只能放弃入学在家自学。2011 年,谢炎廷以社会人士身份参加高考,但由于双手几乎无法写字,他只能作答不必写字的选择题部分


最终,他取得了 262 分的总成绩;而当年高考所有选择题总分为 280 


很可惜,即便是拼尽全力的 262 分,也并不足够让谢炎廷进入任何本科学校学习。但谢炎廷的一位邻居认为他的学习能力很强,不该白白浪费,并建议他去兰州大学申请成为旁听生。


在众人的帮助下,谢炎廷向兰州大学表达了意向,而兰州大学也非常热情地向他敞开了大门。

 

教室里的谢炎廷(前排左一)|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2011 年,19 岁的谢炎廷进入兰州大学旁听数学系的本科课程。这对没接受过正式教育的他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从小到大的自学经历既让谢炎廷掌握了出色的自学能力,也锻炼了他不服输的精神。


每当遇到听不懂的课程,他都会在课后反复琢磨,还会积极和同学交流;而兰州大学的同学们也对这位「新朋友」非常友好,不仅会耐心地解答他的问题,下课后还经常一起将走路不稳的谢炎廷护送回家。

 

谢炎廷(左二)与同学们|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遇见自己的伯乐


2011 年 9 月,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徐守军像往年一样,给数学院新生上第一堂《解析几何》课。但很快,徐守军注意到教室门边坐着的一个学生,他不仅不做笔记,甚至摇头晃脑「做鬼脸」,「但是他听课很认真很专注」


课后,徐守军经过一番打听,终于搞清楚了这名「奇怪的学生」是怎么回事。他对谢炎廷的关注逐渐多了起来。「对我来说,多一个学生少一个学生没什么区别,但是对他来说,他和我们的经历不一样,他需要更多的关注。」

 

徐守军与谢炎廷|图片来源:兰州大学报

在本科教学阶段,徐守军会在专业课中增加一些有研究性质的开放性问题,谢炎廷都会在课后主动找徐守军探讨。


「我这一周讲了一个问题,两三周之后,他就会主动来找我。有时候他会用自己的一个小指头一指禅般地在电脑上敲字,再打印出来给我看。他有主动做科研的劲儿。」


2015 年,谢炎廷在达到本科毕业标准后,成为了徐守军门下的一位「旁听硕士」。「我没有把他当成是编外学生,我的这一届研究生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开题、答辩、课程、讨论组等他都参与。」


2016 年,徐守军带着谢炎廷参加了「第七届全国组合数学与图论大会」;2018 年,徐守军又支持谢炎廷参加了「第八届全国组合数学与图论大会」。同年 9 月,谢炎廷顺利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

 

谢炎廷的硕士论文答辩|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2019 年 月 17 日,兰州大学为谢炎廷颁发了荣誉研究生称号。校长严纯华在颁奖台上说,「从今天开始他不再是旁听生,他是我们的孩子。」

 

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读博」


进入博士的学习阶段,谢炎廷依旧跟着徐守军攻读博士。


按照「常规」的学制来算,谢炎廷即将在今年 6 月「博士毕业」,目前已经有两篇 SCI 在手,博士毕业论文也已经初步完成,达到了兰州大学博士毕业要求;但谢炎廷仍旧在研究新的课题,目前在投一篇新的论文,手上还有几篇论文在修改。


但可惜的是,即便已经旁听了 12 年,由于谢炎廷从未曾以真正的「本科生」或「硕士生」身份入学过,也始终没有学籍,这导致兰州大学无法真正意义上为他授予博士学位。


谢炎廷想在博士毕业后继续做博士后研究,从而进入高校担任研究员,一辈子扎根学术,博士学位证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凭证,「不然他的科研之路估计要终止了。」


徐守军说,谢炎廷在他带过的博士生中达到了中等偏上的科研水平,他的文章能达到兰州大学数学学科博士的学位水平。为此徐守军和校方专门派人去联系了相关人士,希望申请为谢炎廷授予博士学位;


「但因为谢炎廷没有学籍,也没有本科和硕士学位,所以暂时来说是不符合国家授予博士学位的最基本条件的,目前还没有这个先例。」


在接受采访时,谢炎廷说,


「我很感恩,在兰州大学这12年,学习到了很多学科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

做人的道理,我热爱科研,希望以后能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情理还是规矩?


此事一经曝光,自然引起了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的讨论。不少人呼吁,这位身残志坚的优秀青年值得一个「特事特办」

 

图片来源:微博

但也有很多网友认为,这样的先例一旦开启反而是对教育体制的伤害

 


图片来源:微博、知乎


一时间,「双方辩手」站在情理与规矩的天平两端吵成一片。不过实际上,谢炎廷的困境目前看来并没有那么无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十三条,


「对于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的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者,经有关专家推荐,学位授予单位同意,可以免除考试,直接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对于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博士学位。」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也就是说,如果得到有关专家的推荐,且谢炎廷的博士论文通过答辩,那么他还是有机会直接拿到博士学位的。


此外,我国也的确存在像谢炎廷这样的「编外学生」拿到博士学位的先例


2009 年,复旦大学将 38 岁的蔡伟列入当年的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导师为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彼时的蔡伟只有高中学历,他下岗十余年,一直靠着摆地摊、蹬三轮车拉活度日。

 

蔡伟|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虽然蔡伟并不像谢炎廷一样身体上存在不便,但他同样因高考落榜导致未曾真正进入大学校园学习。随后,蔡伟进入工厂打工,此后又遭遇裁员,不得已开始摆地摊、蹬三轮车维持生计。


小时候的蔡伟在练毛笔字时与古文结缘,一有空就奔赴图书馆,凡是语言文字类的书都一一找来读;摆地摊时,一天 9 个小时出摊,蔡伟会利用 4 个小时看书。

 


1997 年,复旦大学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发表了一篇文章《〈神乌赋〉初探》,提到「佐子」一词不明其意。蔡伟鼓起勇气给裘教授写信,说出自己的见解,说「佐子」读「嗟子」,即「嗟」,是叹词。

 

裘锡圭先生

裘锡圭看到来信,大吃一惊。他认为蔡伟的解释很有道理。后来,裘锡圭在1998 年发表了文章《「佐子」应读为「嗟子」》,称蔡伟「其言甚为有理」。

 



随后,蔡伟也在裘锡圭的鼓励下开始在网络上发布一些文章。但 2007 年蔡伟的妻子不幸患病,蔡伟只能放下爱好,用更多的时间去踩三轮车赚钱。裘锡圭教授了解情况后,先是想办法将蔡伟临时借调到复旦大学参与集体研究项目;并为他开出了每个月 3000 元的工资,这让他既有钱维持妻子治病的开销,又能继续看书。


但借调终究只有一年,惜才的裘锡圭不愿让蔡伟留下遗憾,于是联合李家浩、吴振武一起联名写推荐信,力荐蔡伟读博士。随后这封推荐信和一份复旦大学的申请送达了教育部;而蔡伟也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博士入学考试,成为复旦校史中以高中学历直接读博的第一人。


如今的蔡伟已经顺利毕业,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继续从事着他热爱的古文字研究。这样「逆天改命」的经历,既离不开蔡伟自己的坚持不懈,也离不开裘锡圭先生等人的倾力提携。

 

蔡伟近照|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写在最后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兰州大学暂不为谢炎廷「破例授予学位」的行为是正确的;而之所以此事会在社交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其实少不了媒体对这个「苦情故事」的煽风点火和刻意引导——这才导致了谢炎廷本人心怀感恩,网友们却满腔怒火的局面。


但从感性的角度来说,学霸君也希望谢炎廷的博士论文能够顺利通过答辩,以一名实至名归的博士生身份继续自己的科研生涯。


毕竟,命运无情地伤害着谢炎廷,但谢炎廷却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师友的关怀,顽强地将命运踩在脚底下;这个充满英雄主义的童话故事值得走向一个最幸福的结局。



图源:腾讯新闻



编辑: 王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