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送篇 SCI 吧。
当大家还在看段子的时候,有人已经在照镜子。最近,一位研究生和导师,师兄的聊天记录火了,这位研究生背着导师发了一篇论文,还送给导师一作,直接被导师拉黑:

随后,他向师兄求救,师兄被告知给自己也挂了三作,师兄也把他拉黑了......

随着这条聊天记录的走红,网友发现,这个《青岛酒店职业技术管理学院学报》在10多年前就已经停刊了。
不过,2022 年 12 月该学报却发布声明,称有不法分子盗用《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刊名从事非法出版活动。

文中这篇用来送礼的论文是怎么来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白捡的一作?还是算了吧
天降一篇论文一作到自己头上,乍一听,对于吭哧吭哧憋论文的科研狗来说简直是会高兴到笑醒的美梦。但事实上,这样的事还是留在梦里比较好。尤其是上文中这种来路不明的论文。
2017 年,斯普林格旗下《肿瘤生物学》撤销中国学者 107 篇论文,可谓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国内一时舆论沸沸扬扬,严重损害了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
而查处的 486 人中,有 314 人没有主动参与造假,这其中就不乏一些被挂名的学者。
我们以复旦大学为例,根据复旦大学关于《肿瘤生物学》撤稿涉事作者处理决定的公示:


一位被挂名的主任医师——吴劲松虽然对论文发表不知情,并在 2017 年 2 月了解到该论文存在第三方投稿等问题时主动联系杂志要求撤稿,但在其所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将该论文列在其个人简历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复旦大学还是给予吴劲松警告处分。
因为一篇被挂名的论文,最后却迎来处分。所以有时候天上掉馅饼还真不是啥好事,毕竟,不是自己写的文章,心里还是没数啊!
全球学术机构和学术出版商对作者的定义都有详细的说明,根据医学期刊国际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的声明,论文的作者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
- 对文章概念和设计或数据收集分析整理的显著贡献;
- 起草论文或仔细进行修改;
- 批准论文发表的最终版本;
- 确保自己所做工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对文章相应内容负责。


对文章并无任何贡献,却出现在了论文的作者群体中,强行挂名其实就是一种学术不端的体现。
有人在知乎上分享了自己类似的经验,得知自己被挂名的第一时间并不是喜悦,而是对违反规则的担心和学术不严谨的愤怒。


爱惜羽毛的学者们当发现自己被莫名其妙挂了名之后,第一时间都会联系编辑部进行撤稿。不是自己的文章,不必要承担潜在问题的风险。

2018 年 4 月,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在学术论文署名中常见问题或错误的诚信提醒》。十条提醒中的第一条就是「论文署名不完整或者夹带署名」。送一作,显然属于馈赠性的夹带署名。

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下,论文成果固然一定程度上象征着荣誉和学术影响力,但更重要的是,也要对这篇文章中提出的学术内容负责。更别提前文中这种涉嫌论文买卖的文章,说不好是送导师和师兄一个论文署名还是一个学术生涯的污点。
背着导师发论文是否可行?
理论上来说研究生和导师是学术利益共同体,对于刚入门的研究生来说,一方面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发表,另一方面,背靠导师这颗大树确实能让文章发表更加容易。
但是研究生发表论文,一定需要导师署名或知情吗?
知乎上就有这样一则话题,引发了很多讨论:某生信领域博士发了两篇 meta 分析的 SCI 论文,没有署名导师,累计影响因子5分,但从没有过这样的先例,不知道导师知道了会怎么处理?

对于这样的事情,海南大学的刘进平教授曾表态认为,背着导师私自发表论文的行为,往往会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
对于在导师指导下,利用导师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品,或者做导师的相关课题,使用课题经费资助的情况下,如果在导师不知情,不署名的情况下发表,是不被允许的,被视作知识产权的侵犯。
而对于纯理论性学科,如果是没有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发表前也应让导师知情,至于署名情况则由实际贡献来定。
上海交通大学在研究生学术规范中就有规定,如果论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名义发表,则必须经导师审核同意。这样的规定其实也是为了监督导师履行指导的义务,并且对学生的成果负责的一种方式。

2020 年 10 月 16 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吉林大学关于加强对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等学术成果管理的通知》中也明确表示:
研究生在学期间未经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公开发表的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不得用于评奖、评优、申报各类项目和学位论文成果要求等。

什么样的情况会让学生出此下策,选择私自发表论文呢?
中南大学教授喻海良也曾在科学网博客中表示,学生做出私自投稿的举动,导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长时间不给出修改意见,团队松垮,学风不良等等。
但不过哪种情况,可以肯定的是,发表论文前不让导师知情,又挂上导师的名字就是不折不扣的学术不端行为。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