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一年,科研界的文艺委员、传奇舞王——王晓东院士,终于又带着他的整活「贺岁大片」来了。
艺术顾问:王晓东导演:周沁怡编剧:周沁怡,李叶华领衔主演:王晓东,王睿,王娟 (三“王“开泰)摄影:周沁怡,丁璋诚,高北辰剪接:周沁怡,潘阳子,黄银频校正:茹小颜特别鸣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生命是场马拉松》《奔跑在孤傲的路上》原唱:旅行团乐队作词:孔阳/子君/阿沁作曲:孔阳/子君演唱:晓东/睿睿/阿孟/阿沁录制/混音/后期:百花录音棚
今年贺岁短片的主题是《奔跑!在生命这场马拉松上》,导演和主要策划是去年就已经掌镜的周沁怡同学。
点击查看去年贺岁视频👉:笑不活了!王晓东院士又来整活儿,领着课题组拍了部「贺岁大片」……
今年,学霸君也专门采访了周导,听听她分享这支「贺岁大片」背后的故事。
奔跑
这是「王室 lab」拍摄贺岁视频的第八个年头。(其余视频可在文末查看)
在尝试过魔性抖肩舞,基情小苹果和魔改阿卡贝拉后,本次的创意沿用了音乐 MV 的拍摄模式玩起了摇滚。
不过,这回是加量不加价——一次性放送了《生命是场马拉松》和《奔跑在孤傲的路上》两首歌,均改编自旅行团乐队。
《生命是场马拉松》这首歌里的故事是「心碎的科研小菜鸟」(PS:剧情需要,不是说他是菜鸟的意思);
而主角则是王晓东院士钦定的「北生所王一博」(全称:北生所王姓一博士)(再PS:移步去年花絮可看「钦定瞬间」)。

这位为了拍 「王室」大片而推掉《无名》剧组的「王一博」,他在 MV 中的遭遇的每个场景,科研人都再熟悉不过——好不容易想到的 idea,却发现 2011 年就已经被发表过,转化过的平板垒起来有半人高都没有找到想要的克隆,在一次次的失败后自嘲是「废物」......

值得一提的是,MV 中的一个镜头是「王一博」独自爬香山。
周沁怡说,这个场景的灵感来自王晓东院士时常和大家分享的一个观点——「做课题就是一个勇攀高峰的过程,有的课题就像爬香山,但有的就是在挑战征服珠穆朗玛峰。科研人在科研路上的每个阶段,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难题要攻克。」

而第二首歌《奔跑在孤傲的路上》中,故事的主角则有些特殊。
她是来自朝阳医院的心内科医生王娟,目前在「王室 lab」进修;但从疫情爆发后,实验室医院两边跑逐渐开始成为她生活的常态——扔下移液器就要穿上隔离服,一值班就是 24 小时连轴转……

为了采集这位特殊主角的素材,周沁怡第一次走进朝阳医院的 CCU(心脏重症监护室),第一次亲眼见识到,重症一线的医生们是如何超负荷战斗在与死神角力的第一线。

「只有身临其境才知道医生们付出了多少」,周沁怡感慨地说到,「真是以命相搏的感觉。」 总体而言,今年的贺岁短片比往年的少了点「沙雕」,多了点「治愈」。周沁怡说,2022 年对于很多人都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对于科研人来说也不例外。
前半年中,他们面临着实验室随时可能受到封控管理的风险,这不仅意味着实验进度无法推进、做了一半的实验无法收样,甚至更难受的是,造模的小鼠因为无人看管只能处死,很可能几年的心血都付之东流;
而后半年中,来自病毒的偷袭也令他们难以招架。实验室里四五个人同时病倒,且不论对生活工作学习的严重干扰,还附带导致了拍摄时常常面临「凑不齐人」的困难。
周沁怡说,这支视频是对这段难忘日子的一种铭记,但更是一种鼓舞。《生命是一场马拉松》和《奔跑在孤傲的路上》,两首歌有着同一个主题——奔跑;
周沁怡希望观众在看完之后,能获得一种如同跑马拉松一样,不断清零再出发的勇气和信念。

关于热爱的故事
谈起这次拍摄的初衷,周沁怡笑了起来:「因为王老师热爱马拉松。」
许多热门马拉松赛事里,常常能见到王晓东院士的身影;他还曾在广州黄埔马拉松比赛中,因为与施一公,徐涛、赵宇亮、林东昕、徐红星、陈勇、叶思宇等一众大佬组成豪华「院士方阵」而上了新闻。

平日里,他也喜欢用马拉松来比喻大家的课题——你今年做这个是半马,明年努努力就能做个全马。
而在去年,当大家得知王晓东院士要参加北京马拉松跑全马后,实验室的同学们、甚至是毕业多年的师兄师姐们,都纷纷自发决定要到现场给王老师加油。大家像打游击战一样,埋伏在不同里程处,捕捉王老师的身影。
59 岁的王晓东在比赛选手中年龄稍长,但他在赛道上仍然轻松自得,脸上挂着他标志性温暖宽厚的笑容。
赛后大家欢聚一堂,吃一位毕业师姐从苏州寄来的螃蟹,和新年贺岁视频一样,这也是这个大家庭独特的传统活动。

这次集体活动在大家心里留下了一些热血沸腾的回忆:「赛场上也不乏一些白发苍苍的老者,同样在竭尽全力奔跑,」周沁怡说,「不是谁都能跑完的,选手们身上那种蓬勃的生命力非常感染人。」
于是贺岁视频的主题就这么敲定了下来——奔跑。
周沁怡说,自己来到王晓东课题组前,就曾对「王室 lab」的贺岁视频有所耳闻;没想到自己竟然有机会成为这个经典项目的策划和执导,而且还一连做了两年。
尽管自己还是小师妹,但实验室的前辈们对待这件事都非常认真,从策划到最终成片历时三个多月,每次拍摄大家都会想办法腾出时间参加。
最终成片时,王室的一位师兄感慨道:就像一起完成了一个课题。
在花絮里大家嘻嘻哈哈地笑闹着,周沁怡笑着说,「这其实也是大家在实验室里的日常精神状态🤪」
拍摄花絮
科研生活之外,周沁怡依旧过着有些摇滚的「斜杠人生」。她组建过自己的乐队,喜欢听歌看展。
周沁怡说,王晓东院士的风格是明辨与包容,他鼓励大家去挖掘发展自己的特点。王晓东曾对她说:科研如艺术,永无止境。
周沁怡小心地珍藏起这句话,开始以打磨艺术品的心态去看待科研。「那一刻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觉得自己就属于这里,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长节奏。」周沁怡说到。
王晓东院士看完视频成稿后,给周沁怡发来消息说:「唱得很好,可以考虑作为第二职业。」
当然作为科研圈认证的麦霸,他也不忘肯定大家:「我们比原唱唱得还好!」

自由的土壤
说到摇滚,不拘一格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ation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也算得上中国科研界里「最摇滚」的地方。
2004 年,41 岁的王晓东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走入美国科学界最高殿堂的第一人。
但即便摘得如此桂冠,王晓东仍毅然选择了放弃海外的高薪职位,回到祖国带头做起了北生所这块「试验田」的掌门人。
在科研评价体系追求短平快的浮躁风气下,「体制外」的北生所从所长到行政采用全员聘用制,五年内不问成绩,不用申请课题,每年有 200 万到 300 万的固定经费,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进行自由探索,不用跟着国际热点或「专家」制定的指南走。
在这块实验田上长出了数位国际一流的科学家,而王晓东自己的论文成果到目前已被引用超过了 8.8 万次,还创立了过去 10 年最受瞩目的生物科技公司之一——百济神州。
他曾自嘲,自己本身是个很懒的人,做科研的热情全来自如同看侦探小说的解谜乐趣。平时的他算是个「知名段子手」,因为尽管自己不畏惧科研中的失败,但也深知科研中的挫折与压力,所以要负责充当实验室里 cheer up 的角色。
都说一个实验室的人风格都大抵相似,王晓东的娱乐精神,在其课题组的同学们自黑与玩梗的劲头中也可见一斑。

为什么是「马拉松」?
王晓东曾在一篇记录自己儿子往事的短文中给出答案:王晓东一家人都热爱运动,尤其是长跑。彼时正在申请大学的儿子在个人陈述中写到自己对科研的看法:
我觉得科研就像长跑,刚开始跑时经常觉得两眼发黑,想着这是否就是死的感觉;然而只要再咬牙坚持一下,就又「活过来了」。科研不应是流星般绚丽,真正的科研应该是永不放弃的坚持。
周沁怡在采访中表示,这也是这支 MV 想要传达给大家的精神。
做科研与跑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要在过程中面对痛苦、迷惘,和无数次想要放弃的心态;同样也在寂寞和挫折中不断思考,调整,与自己对话,而后获得成长。
而无论如何,对于二者来说最重要的秘诀都是:步履不停。
—— —— END —— ——
更多内容移步 B 站 @沁是真的阿怡: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v4y1y722/?spm_id_from=333.999.0.0参考来源:1.《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在中国也能做世界一流科研》 2018.11 中国新闻网2.《王晓东:「体制外」的科研所是怎样神奇的存在》2016.6 第一财经科技3.《王晓东:那个让我荣升为父亲的人》2016.6 知识分子 4. 《未来科学大奖学术报告会:生命的礼赞》2019
—— —— —— ——
王室 lab 历年贺岁视频:
2022 《苦行僧》
2021 《「牛」转乾坤》
2020《Monica》
2019《贝加尔湖畔》
2018《CoinciScience》
2016 《生科的意义》
题图来源:《奔跑!在这场生命的马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