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发表 16 篇 SCI,一作总 IF 达 114,填补领域空白!

2023-01-28 18:02 来源:微信公众号 - ShengWuXueBa 作者:生物学霸
字体大小
- | +
本文来源:东南大学

他,上下求索、不断创新,目前发表SCI论文1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5篇,一作总影响因子达114,总被引500多次。
国际上首次构建了针对杂化光伏材料和低维磁性半导体的机器学习材料设计软件和材料数据库,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空白……
他就是今年“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的获得者,东南大学物理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陆帅华。
今天和大家一起走近他的故事~
陆帅华:东南大学物理学院2019级博士生,从事计算凝聚态物理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算法开发研究。
曾获2次国家奖学金,博士新生奖学金,2022年度东南大学“正青年”优秀研究生年度人物,吴健雄袁家骝奖励基金, 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提名等各种荣誉奖励。
现于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所进行为期两年的海外研究学习,师从世界顶级物理学家、德国科学院院士。
知机识变韧者笃行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东南大学是陆帅华高中时期的理想学校,在成功获得保研资格之后,陆帅华便坚定选择在东大继续深造,并加入王金兰教授的课题组,从事计算凝聚态物理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算法开发研究材料筛选方面的研究。
研二时,他选择了硕转博,开始了“每天都在河边对着自己的倒影练剑”的博士科研生活。他深知做科研不能一直踩着前人的脚印,需要打破固有思维,做出自己的东西。

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开始跨学科研究,博士期间,在国际上首次构建了针对杂化光伏材料和低维磁性半导体的机器学习材料设计软件和材料数据库,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空白。

然而,跨专业学科研究意味着需要同时掌握多门学科知识。他将物理、化学定律与现有的人工智能算法融合,创建新模型使之更加贴合研究场景需求。

通过不懈努力地创新与钻研,他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发表科研论文16篇,总影响因子超过200, Google学术总被引596,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和Cell姊妹刊Chem上各发表论文一篇,相关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学术媒体的报道和同行的广泛关注。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会须决起凌云志,高抟九万扶摇风。”
凭借着突出的科研成绩,陆帅华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双方导师的资助,在产生了40余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师从世界顶级物理学家、德国科学院院士Matthias Scheffler教授。

“研究所里每个人都非常拼,周六周日也经常有人在工作。”他甚至经常收到导师半夜邮件来询问科研情况。

他也没有松懈,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10点,一周工作6天,节假日也保持这样的习惯。

尽管科研任务比较繁重,他也不忘劳逸结合,“空闲时间会看看综艺、看看剧,和好朋友聚会”。
平日里,他喜欢散步,在散步中思考与总结今天的日程。

赤子其人寸心如丹

“会须决起凌云志,高抟九万扶摇风。”
“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
作为新生代表,陆帅华在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有这样一段发言:
“当我们进行选择的时候,不应被外部缤纷的世界所干扰,被各种风潮和时髦所左右,而应该选择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息息相关的事业。”如今在海外求学,他对这句话的理解更深了。

随着中美贸易战、科技战的全面升级,一些海外国家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对此,他感叹到:“还是要将核心科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今,国家积极引导、大力投入科研发展,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他立志将先进技术带回祖国,并希冀在现有技术上进行突破超越,加快新兴技术的发展。
谈及对未来的规划,他说:“希望可以在国外继续进行科研训练,学成归来后进入高校,成立自己的课题组,将所学回报给祖国。”

题图来源:自制




编辑: 王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