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6 日,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市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
据悉,创新研究院目前已有国家级人才领军的第一批 16 支高水平团队入驻,未来常驻团队规模将达到 300 人,本科生、研究生规模将达到 1000 人以上,引入 3 个国家级、2 个省部级共建平台。
同样在 1 月,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总体规划发布;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家庄医院正式揭牌,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第二轮「双一流」颗粒无收的高考大省——河北,随着多所「双一流」的落地,已经迎来了全新的机遇。

河工大,去省会办学!
河北工业大学隶属于河北省,但却坐落在天津市,这一直是河北人的一块心病。
2021 年 6 月,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一行人来到石家庄市,就合作成立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研究生院进行深入交流。
如今,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市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研究院终于面世,不负期待。

据悉,创新研究院将重点布局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两大领域,在电子材料、集成电路、通信导航、应用电子、大数据等五大方向发力。
在人才联合培养方面,将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高标准遴选一批重点科研院所、主导产业知名企业本科生、研究生导师。
在联合建设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方面,将建设实验室工作平台,帮助企业攻克重点领域技术难题,加速高校技术成果转化落地。申报国家、省级科研项目资助,协助企业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
同时,研究院也将服务主导产业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孵化上实现科技创新产品落地。
多所双一流,落户!
缺少好大学的河北省,在近年迎来了多所「双一流」。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雄安新区,作为冉冉升起的高教之城,备受关注。
首批四所明确进驻雄安的北京「双一流」高校: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其中已有三所发布了雄安校区总体规划。
更多的北京高校,也正将未来的办学目光投向雄安。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均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北京邮电大学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推进雄安新区校区建设」的雄心壮志……

此外,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分别在张家口、唐山、燕郊、涿州、秦皇岛办学。

不难发现,来河北办学的「双一流」大学主要是在京高校。这意味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可能是未来河北高教发展的最大契机。
要破解当下的发展难题,改变河北高教的现状,一些学者认为:河北可利用好现有的政策红利,主动跟京津高校亲密互动、深度合作;考虑加大京津高水平大学在河北省的招生人数,甚至可以翻倍;依托雄安新区发展,持续吸引北京优质高校外迁……
拱石上山
没有一所地理位置位于省内的「双一流」,河北正在努力改写这一令人失落的现实。
2021 年,河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其中明确支持河北大学加快建设燕赵文化、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优势特色学科群,支持燕山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
作为省内唯一的部省合建高校,河北大学,被寄予进入「国家队」的厚望。
在落选第二轮「双一流」后,河北大学校长康乐院士用「我们不仅焦虑,而且焦急」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自 2017 年担任河北大学校长的他,用「拱石上山」譬喻学校现阶段的发展:没有退路,如果用的劲儿小一点儿,「石头」便可能要倒回来。发展得慢点儿都是相对退步。
这份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劲儿,让河北大学在 2022 年有了诸多收获:获批学校首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社科基金 27 项课题获批立项,总数位列全国第 37 位,居全省之首;新增 17 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达到 41 个……

素有「机械四小龙」之称的燕山大学,也是省内冲击「双一流」的种子选手。
2022 年,田永君院士牵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材料高压调控」正式获批立项,是唯一一所拿下基础科学中心的「双非」高校;全年获批 2022 年国家自然基金 94 项,资助经费总额达 11511 万元,创下历史新高;机械工程学科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河北这片沃土,曾经孕育了国内一批实力强劲的名校:「东方康奈尔」之称的唐山交通大学,是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在河北正式成立的华北大学,迁到北京后组建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河北高教如要重振雄风,必须要下定决心,抓住机遇,练好苦功。
拱石上山,爬坡过坎。我们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