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变世界的赫克反应 理查德·赫克于 1931 年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小城斯普林菲尔德,不同于很多诺奖得主来自书香门第,他出身平凡,甚至略显清贫,父亲是百货商店的销售员,母亲则是一名家庭妇女。为了讨生活,他在 8 岁时随父母举家搬迁至西海岸的大城市洛杉矶。 虽然家境一般,但这并没有埋没赫克在化学上的天赋。 新家的后院有一块荒废的土地,小赫克没事时就喜欢去那里种植花花草草,小小年纪就捣鼓起了肥料和杀虫剂。这段宝贵的经历奠定了他对化学的兴趣。 1954 年,年仅 23 岁的赫克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先后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短暂工作过。1956 年,赫克从学术界转入工业界,来到赫克力士公司(Hercules Powder Co.)从事研发工作,一干就是 15 年,正是这期间的研究为他日后摘得诺贝尔奖桂冠奠定了基础。




并不如意的学术生涯 与辉煌的学术成果比起来,赫克的学术生涯实在谈不上成功。 1968 年发表的那 7 篇 JACS 论文,除了在少数几个同行那里引起过一阵小小的轰动外,起初并没有多少人关心这些工作的重要性。更倒霉的是,后来由于公司研发重心的转变,赫克发展受限,只能选择跑路。 好在他科研水平过硬,又有顶刊论文傍身,于是在 1971 年被特拉华大学生物化学系聘为教授,继续从事偶联反应的研究。




参考资料: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ichard_F._Heck#cite_note-22.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2010/heck/biographical/3. 如何看待诺奖得主理查德·赫克因无钱治病被菲律宾医院拒绝治疗而去世?-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471478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527306a5. https://www.pfcs.org.ph/updates/features/the-family-that-cared-for-richard-heck/6. 《诺贝尔奖得主的荣光与凄凉》,王鸿飞科学网博客,2015-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