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教小站
据第一财经报道:今日(11月26日),在第七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中国有40万的博士生,他们月收入3000多块钱,建议增加10万块钱,使他们每个月的收入达到1万块钱,这样可以把这些博士生真正培养成顶级人才,让他们安心进行研究,同时也能够正常的进行支付。
刘校长还表示,增加博士生收入的这笔钱,每年的财政支出仅需400亿,从国家层面来看,并不多。
(来源:第一财经)
山东博士生“哭穷”:每月只有1500元!研究生待遇过低,确实是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而且经常上“热搜”。2022年7月,在某网站的“领导留言板”中,一位山东网友建言:山东省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人才是主要动力,而博士是未来高精尖产业的主要人群。但二十七八岁、三十多岁的博士研究生,每个月只有1500的补助,生活压力很大,而且省内没有针对博士生的科研基金项目可供申请,强烈建议省里对博士研究生多一些关怀,增加省级助学金、奖学金和在校生的科研基金。
博士生每月补助只有1500元,这个标准远远低于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甚至连部分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都达不到,确实太低了。有网友在留言中发出了锥心之问——试想一下在二十七八岁的年纪,甚至很多博士研究生都30岁了,每个月只有1500元的补助,生活压力该有多大?
博士生待遇:有提高,但还远远不够提高博士生待遇问题,一直是国内高教界的热门话题。早在2007年,时任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就在一次论坛上直言不讳地提出,国内博士生的生活过得“不体面”,并因此倡议提高博士生的待遇。2017年,有关提高博士生待遇的问题,终于在国家层面得到了重视。
2017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责成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提高研究生基础补贴标准,调动青年人才积极性。李克强总理在座谈会上听取发言后曾反问道:“你有钱不给学生,你拿它干什么用?”据了解,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在发言中提议,“2008年,王小凡、饶毅和我三人联合其他57人曾提议给研究生提高津贴,得到批准。一晃9年过去了。这次考虑到物价等因素,应该再次提高研究生补助金了”。在2017年,《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博士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的通知》强调,中央高校博士生从每生每年1.2万元提高到1.5万元,地方高校博士生从每生每年不低于1万元提高到不低于1.3万元,由此使得平均每人每月补贴再增长约250元。尽管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还是非常有限,考虑到物价等因素,大多数博士生待遇普遍还是非常低,特别是一些非985/211高校和文科类博士,普遍低于3000元。相比博士生,硕士生的待遇就更加惨淡,有的甚至一个月只有几百块,或者干脆什么都没有。据一项针对研究生的统计显示,88.87%的学生表示补贴不能满足日常开销。

以上图片及题图来源:自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