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有师弟师妹在实验室哀嚎,为什么 PCR 引物设计这么难?
相信每一个做 PCR 的科研小白都经历过引物设计的捶打,那么如何设计 PCR 引物呢?丁香实验为大家总结了 10 个小技巧。
视频教学、图文解读、经验分享
👇更多干货、定时更新不错过👇
一、最好在模板 cDNA 的保守区内设计引物
DNA 序列的保守区是通过物种间相似序列的比较而确定的,在 NCBI 上搜索不同物种的同一基因,通过序列分析软件(比如DNAman比对Alignment),各基因相同的序列就是该基因的保守区。
二、引物长度一般在 15-30 碱基之间
引物长度常为是 18-27bp,但不应大于 38bp,因为过长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 74℃,不适于 Taq DNA 聚合酶进行反应。
三、引物 GC 含量在 40%~60% 之间,Tm 值最好接近 72℃
GC 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因此上下游引物的 GC 含量不能相差太大。此外,上下游引物的 Tm 值是寡核苷酸的解链温度,有效启动温度应一般高于 Tm 值 5-10℃。
若按公式 Tm=4(G+C+2(A+T)估计引物的 Tm 值,则有效引物的Tm为 55-80℃,其 Tm 值最好接近 72℃ 以使复性条件最佳。
四、引物 3' 端要避开密码子的第 3 位
如扩增编码区域,引物 3' 端不要终止于密码子的第3位,因为密码子的第 3 位易发生简并,会影响扩增的特异性与效率。
五、引物 3' 端不能选择 A,最好选择 T
引物 3' 端错配时,不同碱基引发效率存在极大的差异,当末位的碱基为 A 时,即使在错配的情况下,也能有引发链的合成。而当末位链为 T 时,错配的引发效率大大降低,G、C 错配的引发效率介于 A、T之间,所以 3' 端最好选择 T。
六、引物自身及引物之间不应存在互补序列
引物自身不能存在互补序列,否则引物自身会折叠成发夹结构使引物本身复性。此外,引物自身不能有连续 4 个碱基的互补。
七、引物 5' 端和中间 △G 值应该相对较高,而 3' 端 △G 值较低
应当选用 5' 端和中间△G值相对较高,而 3'端△G值较低(绝对值不超过9)的引物。引物 3'端的△G 值过高,容易在错配位点形成双链结构并引发 DNA 聚合反应。
八、引物的 5' 端可以修饰,而 3' 端不可修饰
引物的 5' 端决定着PCR产物的长度,它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然而,引物的延伸是从 3' 端开始的,因此不能进行任何修饰。
九、扩增产物的单链不能形成二级结构
某些引物无效的主要原因是扩增产物单链二级结构的影响,选择扩增片段时最好避开二级结构区域。用相关软件可以预测估计 mRNA 的稳定二级结构,有助于选择模板。
十、引物应具有特异性
引物设计完成以后,应对其进行 BLAST 检测。如果与其它基因不具有互补性,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实验了。
看完以上 10 条攻略,小伙伴们是不是对引物设计更有信心啦?如果还觉得没把握,也可以先从其他人的问答中学习经验哦~
PCR 引物设计和荧光定量 PCR 引物设计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丁香实验推出「PCR实验」专题,帮大家解决实验中常见问题,丁香实验助力科研,让你的科研生涯不孤单!
点击下图
即可前往「PCR实验」专题订阅查看
👇👇👇
策划制作
策划:丁香实验
配图:丁香实验设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