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分析分 6 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才能顺利发表!

2022-10-10 17:33 来源:微信公众号 - ShengWuXueBa 作者:丁香实验
字体大小
- | +



Meta 分析是运用定量方法汇总多个研究结果的一种系统评价,它不需要各种高端仪器做实验,一台电脑即可完成所有步骤,因此深受科研者的喜爱。


但 Meta 分析种类这么多,很多同学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写哪一种...今天丁香实验就为大家整理了 6 种 Meta 分析的类型及其对应的适用范围,快来学习!


1、常规 Meta 分析


该类 Meta 分析通常是将效应量进行合并,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最后的综合效应量。纳入的文章范围很广,RCT、nRCT、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都可以。


适用于刚入门的 Meta 分析新手,欲将两种干预措施进行对比的小伙伴(各临床科室均可)。


(文章举例 DOI:10.1136/bmj.k5120)


2、单组率的 Meta 分析


这类 Meta 分析的一般套路是研究某种疾病或事件的发生率、患病率、死亡率等。
适用对 Meta 分析有初步了解的小伙伴(尤其是做流行病学调查的同学),欲研究感兴趣疾病的率的高低及相关因素,可以得到某些疾病的高危因素的初步推测。


(文章举例 DOI:10.1016/j.smrv.2017.06.001


3、诊断性 Meta 分析


这一类的文章通常用于评价某项措施或干预对于诊断某种疾病的价值,主要探讨的是干预措施的特异性、灵敏度、ROC 曲线下面积等。得出的结论对于目前的诊断标准可能是一种补充,甚至是革命性的颠覆。


适用于对 Meta 分析有初步了解的小伙伴(尤其是各辅助科室的小伙伴),因为诊断基本靠的就是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啊!


(文章举例 DOI:10.1038/s41598-017-08133-4
4、网状 Meta 分析


该类文章通常用于比较多种干预措施的疗效,特别是针对某一疾病的同一系列的药,如 A 和 B, C 和 B 之间有直接的比较,但是 A 和 C 之间没有直接的比较。这时可以通过 B 作为「桥梁」,间接比较 A vs C 的疗效。


该类型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对治疗同类疾病的不同干预措施进行量化比较,并按照某一结果指标效果进行排序。


5、不良反应的 Meta 分析


这类的文章通常用于评估某项干预措施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发生率是多少,和什么因素相关等。类似于常规 Meta 分析和单组率 Meta 分析的结合体。由于各种新药的上市,所以这类的文章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6、其他类型 Meta 分析


包含个体数据 Meta 分析、剂量反应关系 Meta 分析、累积 Meta 分析和序贯 Meta 分析等。


Meta 分析贵在学习别人的套路,然后结合自己的 idea,只要你的切入点够新颖,你的 Meta 分析就能发高分。现在就去丁香实验小程序订阅「 Meta 分析」专题学习吧~


👉 Meta 实操之文献检索与筛选

👉 如何对文章进行偏倚风险评估?

👉 Meta 新手常遇到的十大 bug 解决方法

👉 Meta 分析是什么?为什么适合医生?

👉 两种最易学的 Meta SCI 实例拆解



点击下方卡片

即可前往小程序订阅专题查看

👇👇👇


策划制作


策划:静静菌   

制图:丁香实验设计团队

编辑: 王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