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把活人当成病毒培养皿的恶魔,也是拯救数亿人的医学巨擘

2022-07-26 18:30 来源:微信公众号 - ShengWuXueBa 作者:丁香园 DXY
字体大小
- | +

本文作者:采人


海面上,一艘船只正在横跨大洋。


船内,几个孩子簇拥着哭泣。其中两个孩子的手臂上,排列着多个脓疱。医生不顾孩子的哭喊,用针头挑破脓疱,挤出脓液,又让另外两个健康孩子把手臂紧贴到上面,让脓液沾到皮肤上。


这些孩子,被船上的医生称为「疫苗冰箱」。

 

在没有冰箱、没有无菌环境的情况下,这些孤儿变成了医生们「存放天花疫苗」的承载方法。

 

 

当孤儿变成「疫苗冰箱」

 

天花,18 世纪时最令人闻风丧胆的疾病,曾剥夺全球数亿人的生命。在欧洲,每年有约 40 万人因天花死亡,超过三分之一的幸存者留下毁容般的疤痕。其中,儿童的死亡率高达 72% 左右。

(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可滑动查看)感染天花的孩子 图源WHO

不过,在天花席卷数年后,人们发现:已经感染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次感染,由此产生「免疫」的概念。1721 年,美国医生博伊尔斯顿(Zabdiel Boylston)做出尝试:他将针头插入感染者身体的脓疱中,然后将感染的针头刮过健康人的皮肤,试图建立免疫。

 

这种行为并没有安全性能予背书。最后,他选择用自家的两个黑奴做实验。

 

结果可喜,两个黑奴的确建立了免疫,但这种「人传人」的免疫方式还是具备危险性,医生们开始寻求更优解法。

 

来自英国的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 (Edward Jenner) 多年以来一直听说,奶牛场女工患牛痘后,自然而然就免受天花感染。于是他大胆猜测:牛痘不仅可以预防天花,或许也可以作为免疫机制,像病毒一样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与博伊尔斯顿类似,詹纳医生也首选家中的奴役做试验。他选择是家中贫穷园丁的儿子——一个健康的 8 岁男孩。

 

1796 年 5 月 14 日,詹纳医生从当地一位感染牛痘的奶牛女工手臂上提取物质,注射到这个 8 岁男孩身上,随后男孩发起高烧。在经过痛苦的两周后,男孩恢复了。之后詹纳反复给男孩接种天花病毒,男孩都没有感染。就此,「天花疫苗」初步形成。


詹纳给男孩接种的画像(Ernest Board 绘制) 图源:wikipedia这个消息迅速传遍整个欧亚大陆,「天花疫苗」(牛痘病毒)被多个国家引进。西班牙医生弗朗西斯科(Francisco Javier de Balmis) 受西班牙国王之托,带着牛痘病毒远征至南美洲的殖民地,给当地人接种、同时检测疫苗的有效性。
 船只要横跨大西洋,至少需要数月的时间,在没有冷藏、无菌的年代,病毒在体外难以存活,「该用什么方法保存」是个难题。弗朗西斯科最初考虑用两片载玻片夹紧牛痘病毒,以「真空」的方式携带,但也担心等到美洲后病毒失去活性。

 

最终弗朗西斯科想到一个办法:用人体当作疫苗的「保鲜柜」。


可想而知,并没有人愿意被感染牛痘。于是,弗朗西斯科挑选了 22 名年龄在 8~10 岁、没有感染过天花病毒、也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健康儿童,这些孩子或是婴儿时期就被家人丢弃、或是被家人以低廉价格卖给弗朗西斯科。孩子们本身对感染并没有概念,也没有人给他们解释。

 

弗朗西斯科的航行路线 图源:wikipedia

上船以后,弗朗西斯科每 10 天用牛痘感染两个孩子,从他们的脓疱中提取脓液,再感染两个孩子,依此类推,直到船到达美洲。

 

 

把活人当成疫苗培养皿

 

除了携带病毒存在困难,批量生产疫苗是另一个问题。

 

生产疫苗需要牛痘病毒,但没有那么多人感染牛痘。一些医生不约而同想到一个方法——有意让人感染,再从他们身上提取。

 

「能够被有意感染」的对象范围里,医生们普遍选择的是孤儿或黑奴。

 

通常,医生们用柳叶刀或针头在感染者脓疱表面切口,将牛痘物质接种至接受者的手臂。当感染三四天后,接受者手臂会出现一块明显的红色凸起,慢慢变成充满液体的小泡,到第 10 天左右小泡达到最大,小泡中的液体由透明变为脓性,这时脓疱中的液体便可以于繁殖疫苗。


感染牛痘的手 图源:美国国家医院图书馆

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医生博尔顿(James Bolton)也采用了这种方式,故意使大约 800 名被奴役的人(大部分是健康的黑人儿童)感染牛痘,期间博尔顿并不会对他们进行护理或治疗,而是等他们快要康复时(第 10 天左右)再折返,收取脓液。

 

同样,在密苏里州的军营里,一名医生用病毒感染了难民营中被奴役的儿童,用以给军队士兵接种疫苗。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也有医生为此故意感染了婴儿。

 

直到 1840 年左右,医生们找到从活体牛身上提取脓液的方法,这一现象才逐渐消失。之后,天花疫苗又革新了数次,随着其不断迭代和普及,感染天花的人越来越少,1979 年 10 月 25 日,WHO 宣布人类彻底消灭天花。

 

 

火车该不该转弯?

 

有一道知名的道德选择题:当一辆疾行的火车刹车失灵,原有的铁轨上绑着 5 个人,另一条铁轨上绑着 1 个人,你作为火车司机,应该保持原方向行驶还是转弯?

 

这道题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当时的医生们所处的背景可能与这道题类似:在天花随时可能剥夺人们性命的时候,一些医生们选择轧过那「1 个人」。

 

因此,一些孤儿、黑奴被用来试验、运送、培育疫苗,承受了原本不属于他们的痛苦。这几个医生名垂青史,而这些弱势群体却几乎没有留下姓名。

 

BMJ 曾发表论文表示,「如果 1790 年代存在伦理委员会,那么爱德华·詹纳的试验很可能会不予通过。

 

美国历史学家和内战研究教授吉姆·唐斯 (Jim Downs) 也表示,「在 19 世纪的医学期刊中,使用被奴役的人口获取疫苗物质的证据并不容易被人发现,因为记录奴隶制对世界的贡献对这些医疗和政治官员来说并不重要。」

 

「医生们更多地投入到找出有效的方法上——但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们也在不知不觉地记录了自己的违规行为和不人道的做法。」

 

詹纳医生花园里的小屋,被后人奉为神庙 图源:詹纳博物馆

但也有一些业内人士持不同的观点。


对于用孤儿「保存疫苗」的西班牙医生弗朗西斯科,巴塞罗那大学流行病学家兼副教授布瑞斯托(Alberto García-Basteiro)评价,「虽然使用儿童运送疫苗,的确会受到伦理方面的批评,但不能否认其中的好处。这是一种巧妙并具有开创性的解决方案,以确保疫苗以良好的状态抵达美洲。


杜克大学出版的 HAHR 季刊也评论,「这是一项有勇气的任务,否则人们不得不等待很多年,让疫苗缓慢地向各处扩散。」

 

而对于用黑奴做临床试验的博伊尔斯顿医生,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外科教授佩雷拉(Luis H. Toledo-Pereyra)说,「这一项伟大的外科手术成就,这项进步挽救了难以置信多的生命。因此,博伊尔斯顿配得上『医疗巨擘』的称号。」

 

实际上,在天花疫苗的试验、运输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有的实验对象本身是不具备判断力的儿童、或是黑人和奴役,在当时的背景下很难达到「知情和同意」。

 

很长一段时间里,医生们也并未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直到一个世纪后的 1900 年,美国军医里德(Walter Reed)首先给研究对象提供书面文件,并说明了参与黄热病实验相关的风险,才有了世界上第一次对试验对象的「知情同意」。

 

之后的临床试验伦理进入更为完善的阶段。1975 年,《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受试者必须是自愿参加并且对研究项目有充分的了解」。1982 年,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委员会(CIOMS)也发布了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指南,要求受试者个体知情同意、试验者需要控制风险。

 

至此,全世界国家对临床试验对象的伦理要求基本达到共识。

 

当然,届于当时传染病的急迫程度,还有一个问题就此产生:当出现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时,试验伦理又将怎么定义?

 

这方面的答案却在近些年才浮现。2016 年,WHO 发布了《传染病暴发中的伦理问题管理指南》,其中要求对待疫情期间的每个个体,都应该保证「尊重原则」,考虑到个人的自主权。

 

对于更深层的伦理问题,全世界都仍在探索的进程中。


尽管过去已经无从追溯,「天花疫苗」所映射出的问题,仍在为当下敲着警钟。


策划:yxtlavi
监制:gyouza题图来源:YouTube

参考资料:

1.Riedel S. Edward Jenner and the history of smallpox and vaccination. Proc (Bayl Univ Med Cent). 2005 Jan;18(1):21-5. doi: 10.1080/08998280.2005.11928028. PMID: 16200144; PMCID: PMC1200696.

2.Davies H. Ethical reflections on Edward Jenner's experimental treatment. J Med Ethics. 2007 Mar;33(3):174-6. doi: 10.1136/jme.2005.015339. PMID: 17329392; PMCID: PMC2598263.

3.Jensen NT. Safeguarding slaves: smallpox, vaccination, and governmental health policies among the enslaved population in the Danish West Indies, 1803-1848. Bull Hist Med. 2009 Spring;83(1):95-124. doi: 10.1353/bhm.0.0179. PMID: 19329843.

4.José G. Rigau-Pérez; The Introduction of Smallpox Vaccine in 1803 and the Adoption of Immunization as a Government Function in Puerto Rico. Hispanic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 August 1989; 69 (3): 393–423. doi: https://doi.org/10.1215/00182168-69.3.393

5.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2)00386-3/fulltext

6.https://www.statnews.com/2022/06/19/never-forget-that-early-vaccines-came-from-testing-on-enslaved-people/

7.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ancisco_Javier_de_Balmis

8.https://oxford.universitypressscholarship.com/view/10.1093/acprof:osobl/9780199758722.001.0001/acprof-9780199758722-chapter-5


嗨~ 你可能不知道,我们一直在征稿:


好文不怕贵,舍得给稿费!

点击图片,可查看详细指南
我们还悄悄上线了「树洞」栏目,困扰,爆料,心事或者有趣的分享欢迎向我们砸来~
后台回复「树洞」,即可开始分享

编辑: 王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