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士论文剽窃,法院判赔 11 万,校方回应

2022-07-15 17:36 来源:微信公众号 - ShengWuXueBa 作者:生物学霸
字体大小
- | +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青年报


7月14日,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官网发布情况说明:


“近日,我院教师王某在香港城市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因涉嫌侵权引发诉讼纠纷受到舆论关注。对此,学院高度重视,已经启动事件调查,暂停王某的教学工作。后续将根据相关事实,依法依规作出处理。感谢各界的关心和关注。”



据澎湃新闻消息,上述情况说明中的“教师王某”即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战略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王超。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2月,王超从港城大博士毕业,后赴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在加入浙江大学前还曾在荷兰海牙常设仲裁法院工作过。
他于2017年起任浙江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国际战略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拥有多项学术或社会公益职务。
王超博士论文被判剽窃
此前,据红星新闻报道,王超因博士论文涉及剽窃情节,在一起案件中败诉。

此案一审原告黄阳阳,2003年10月起开始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从事法学专业研究,2013年7月获该校博士学位。
2011年,黄阳阳在撰写博士论文期间发现,当时已从港城大博士毕业的王超,所发博士论文大量内容与她论文草稿相同或高度相似。值得注意的是,几年前她曾将论文草稿发给了王超。


2013年,黄阳阳开始向港城大投诉王超论文抄袭,港城大认定王超论文剽窃并将这篇论文从学校官网移除。黄阳阳认为港城大处理过轻,便将王超诉至法院,一审、二审均胜诉。
2022年6月23日,二审法院维持一审法院的判决,认为王超博士论文剽窃黄阳阳论文观点,侵犯他人发表权、署名权、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判令王超停止著作权侵害并登报公开致歉,共计赔偿11.5万元。


黄阳阳:希望对净化学术环境起到作用

黄阳阳表示,国内学术圈也有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给社会带来不良风气,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造假成本低、收益高,追责却非常难。黄阳阳起诉王超,是“希望做成一个案例,对净化学术环境起到一点作用”。
黄阳阳觉得,法院的判决还原了真相,“我心愿已了,唯一的遗憾就是当年错误地相信同学,把未发表的论文发给了他,如果我当时谨慎一点,他也不会抄我的论文,也不会有后面十多年的诉讼纠纷。这件事情对我、对他、对学术圈都是个教训。”

14日晚,记者发现,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官网上,王超简历网页已显示为空白。



题图:自制

嗨~ 你可能不知道,我们一直在征稿:



好文不怕贵,舍得给稿费!



点击图片,可查看详细指南
我们还悄悄上线了「树洞」栏目,困扰,爆料,心事或者有趣的分享欢迎向我们砸来~
后台回复「树洞」,即可开始分享

编辑: 王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