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了 15 年,58 岁的浙大植物学教授终于博士毕业了!(医学博士学位)

2022-06-23 20:32 来源:微信公众号 - ShengWuXueBa 作者:STDX
字体大小
- |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月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58 岁博士毕业会不会太晚?」

这两天,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高中山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刚刚取得自己的第二个博士学位,从植物学到医学,跨度相当之大。而且现如今他已经 58 岁——为了这一刻,高中山教授付出了 15 年的努力。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公众号|高中山(左一)参加完线上答辩后与家人和学生们的合影


从一颗不会让人过敏的桃子开始
你是否也曾因吃完桃子出现口腔内红肿发痒,甚至消化不良,呕吐等过敏反应,而不得不放弃这美食,以免受过敏之苦。
而为了让你吃上不致敏的桃子,正是彼时已经 43 岁的高中山教授决定再去攻读一个大跨度医学博士的原因之一。

根据浙大官网的简介显示,此前高中山教授已经在农学、植物学方向耕耘 40 年有余。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官网
高中山教授说自己在荷兰攻读第一个植物学博士学位期间,参加了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解决苹果过敏食品安全问题的项目,在这个项目里,高中山教授负责苹果过敏原基因的图谱定位和多样性研究
而水果过敏问题正需要多学科交叉协作来解决。」
为了解决水果过敏的问题,跨学科研究的种子在高中山教授心中悄然发芽,也让他顺道结识了日后指导他医学博士论文的两位老师。
高教授在 2006 年回国从事果树学的研究和教学。2007 年,他担任了浙大新成立的过敏研究中心副主任,具体负责各级机构间的学科交流工作。 2008 年 10 月,中国荷兰多学科交叉过敏性疾病研讨会举办。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官网|高中山教授的任职经历

如此天时地利人和,高教授想,不如就再攻读一个学位吧
2012 年 3 月,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通过了高教授医学博士研究生的申请。这一年高中山教授 43 岁。
但拿到一个学位的难度,可远远要比拿到一个 offer 高出千万倍——众所周知,欧陆高校对于毕业的要求是很高的。
作为一名在职教授,高教授要面对的不仅是免疫学科研攻关上的困难,还要能够平衡好自己本职的果树学研究教学工作。
白天当老师,晚上当学生,一年到头没有任何假期,身体累垮两次手术……这样的生活,他坚持了 15 年。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公众号|高中山教授的博士论文集

十年科研期间,高中山教授借助自己在果树学方面的学术背景优势,完成了百余份桃子品种的过敏原测定,并通过对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的过敏原脂质转移蛋白进行研究,成功筛选出数种低致敏品种,为避免食用桃果实引发严重过敏反应提供了极具实践意义的指导。
低致敏品种:泸油 278
高教授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跨学科研究的构想也得到了实现。
他首先发现我国主要的桃过敏原及其与蒿花粉过敏的交叉反应机制,还将过敏研究拓展到了蒿花粉和尘螨过敏研究领域,发现北方蒿花粉过敏病人患哮喘的风险程度与对多个过敏原蛋白敏感具有相关性。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公众号|高教授参与海内外过敏领域学术会议

在高教授的博士论文中,共有 27 个中国蒿属过敏原组分、2 个桃过敏原组分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免疫学会下属过敏原命名机构确认收录。
他建立了 3 种蒿花粉过敏原组分 ELISA 测试方法可用于蒿花粉过敏诊断和免疫制剂的标准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过敏领域知名期刊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Allergy
正如他的导师 Ronald van Ree 教授和论文答辩评委们评价的那样,「过敏原分子鉴定和组分诊断以及免疫疫苗的研究应用过去一直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高中山的研究工作在中国具有开创性,不仅对于过敏患者的精准诊断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据此开发更适合中国过敏患者的免疫治疗制剂,对中国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公众号|高中山教授收到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证明

如今的高教授依然丝毫没有停滞自己在学术道路上前行的脚步,他希望能够将自己的跨学科研究推进至更具现实意义的层面。
「希望未来会有更多健康、多元、绿色、安全的奇花异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同时我们也能研发出更多实用的过敏原诊断和脱敏制剂,为国人健康保驾护航。」

探寻真理永远不会太迟
如果说高中山教授此番读博关系到进行跨学科研究的构想,那么有些「大龄读博」的人便真是单纯凭着一腔对于知识的追求,从零开始迈入一个全新领域——而这些人需要付出的努力,也并不比高教授来得少。
现年 68 岁的罗伯特·赫维(Robert Hevey)目前在美国西北大学和芝加哥植物园学习植物生物学及保护。赫维从小就喜欢园艺,但他长大后,却并没有从事相关的工作。他有一个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还是一名注册会计师,为会计师事务所和各种类型的企业工作

「我在大学拿到了工商管理硕士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然而,这是一个错误。」他一边回忆,一边笑着说。
他说当他还在商业和金融领域工作时,他就利用空余时间慢慢学到了博士水平。本世纪初,他开始去植物园上植物保护及生物学证书课程。此后,他又在夜校上硕士课程,每个季度上一门课,终于在 6 年后取得硕士学位。到那时,他才辞职全心攻读博士。
「当我走进一间坐满了 20 几岁的人的教室时,我确实把平均年龄提高了一点点」。 图片来源:时代周刊

68 岁还在读博算「高龄」吗?
或许还不够高。
去年年底,曼弗雷德·施泰纳(Manfred Steiner)拿到了美国布朗大学物理博士学位,那时他 89 岁——而这甚至已经是他第三个博士学位了。
图片来源:布朗大学官网
施泰纳高中时就很喜欢物理学,但是家人建议他学习医学,因为他们觉得在战后的动荡年代,学医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施泰纳听从了家人的建议,1955 年在 23 岁的施泰纳在维也纳大学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拜在塔夫茨大学的威廉·达莫夏科(William Dameshek)门下接受血液学培训,他的导师是当时最杰出的临床血液学家。
与此同时,施泰纳还顺便去麻省理工学院拿了个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此后,施泰纳在布朗大学从事血液学研究,直到 2000 年退休。漫长的科研生涯里,他发了数十篇顶刊论文,独立发表 Nature 大概只是一项基本操作了吧。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少年时的梦想:研究量子物理学。
2000 年,施泰纳进入布朗大学成为一名高龄的大一新生,从物理学本科开始读起。2007 年施泰纳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学分,获得了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的资格。
时年 75 岁的施泰纳开始找导师。当他找到研究凝聚态理论的布拉德·马斯顿(Brad Marston)请他做自己的论文导师时,马斯顿十分迟疑。他回忆道:
「当一个七十多岁的研究生想让我来指导他的时候,说实话,我有些顾虑,因为很少有人在这个年纪搞理论物理学,另外,他发表过的医学论文比我发表的物理学论文还要多,这让我不得不担心他是否还有年轻学生的那种探索精神。」
但是在之后的合作中,马斯顿确实感受到了这位「大龄学生」的认真和坚持,他相信施泰纳不是玩玩,是真的打算做出一些成果。
图片来源:布朗大学物理学院官网

最终,施泰纳花了 14 年时间做到了这一切。2021 年 9 月 15 日,时年 89  岁的施泰纳成功完成博士毕业答辩,拿到了这个迟到 70 多年的物理学博士学位。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Corrections to the Geometrical Interpretation of Bosonization

写在最后
「我所知道的唯一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这句话贯穿了苏格拉底的一生。
读博,无疑是一场苦修。学术上的艰深、生活上的匮乏、心理上的煎熬、生理上的疲惫,无论哪一样,都不是能够从容应对的;但即便如此,仍然有许许多多的人头也不回地踏上这条荆棘之路。他们明知眼前的黑暗一望无边,心中却始终闪烁着追寻真理的点点星光。
因为他们知道,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探寻,永远都不晚。

策划:Lnysay

题图:浙江大学公众号

嗨~ 你可能不知道,我们一直在征稿:











好文不怕贵,舍得给稿费!












点击图片,可查看详细指南


我们还悄悄上线了「树洞」栏目,困扰,爆料,心事或者有趣的分享欢迎向我们砸来~


后台回复「树洞」,即可开始分享

编辑: 王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